《知音》要上市,,何必拿道德說事?
www.fjnet.cn?2012-05-03 17:37? 趙星?來源:南海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有消息稱,中國著名的知音傳媒集團將進軍股市,,有望成為期刊第一股,。獲悉新聞后,曾經(jīng)與《知音》有過官司的作家畢淑敏表示,,《知音》雜志缺乏道德底線,,一而再、再而三地損害作家的尊嚴,,缺乏對作家的起碼尊重,,“這家嚴重侵害知識產(chǎn)權的雜志社,怎么還能上市呢,?”(北京日報5月3日) 不管看沒看過,,你一定聽說過這本中國最著名的雜志。我曾經(jīng)見識過這本雜志的魅力,,一次在北京的報攤上買雜志邂逅了一位阿姨,,神情焦慮地問攤主“《知音》到了嗎?”得到攤主的肯定回復后,,阿姨很開心地付完4.5元,,一邊說“終于等到了”一邊帶著滿足的笑容走了。在那一刻,,我承認,,我忘記了畢淑敏說的作家的尊嚴。 作為底層民眾喜聞樂見的雜志,,《知音》一向以感情,、愛情、感情故事以及明星隱私抓住讀者,,形成了自己的讀者群體,,甚至造成了“知音體”,用一種帶有抒情的語調(diào)來混淆新聞性和故事性的邊界,。大多數(shù)有理性的人,,對《知音》上描寫的故事都帶著一種“你懂的”調(diào)侃意味,對《知音》夸張的標題表示驚嘆“這才是標題黨”,,而不會將之視為新聞媒體,。 不過,站在畢淑敏等被《知音》傷害過的人的角度來看,《知音》一些稿件采用杜撰的手法對其造成傷害,,這是為人所不恥的,。《知音》要想做強做大,,就必須遵循不傷害他人,、尊重客觀事實的做法。然而,,對畢淑敏提出的疑問“缺乏道德底線的《知音》不能上市”,,個人持保留意見。 上市需要道德底線嗎,?這個問題,,在主做“活熊取膽”的歸真堂上市的時候已經(jīng)被廣泛討論過了。中國的證券市場,,從來都不對企業(yè)是否有道德做出規(guī)定,,醫(yī)藥企業(yè)通化金馬已經(jīng)上市了,前段時間不一樣卷入“問題膠囊”事件中么,?蒙牛登陸港交所多年,,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一樣沒有落場。一家公司能否上市,,討論的重點應該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規(guī),。簡單地說,如果一家公司暗地里以賣白粉為生,,那肯定不符合法律,,自然也不能上市。 一個企業(yè)如果找到了自己合理的盈利模式,,多少都會產(chǎn)生上市的雄心。在人民搜索收入為零利潤高達3000萬的新聞見光后,,就有人歡欣鼓舞,,人民網(wǎng)上市值得期待。而作為中國最暢銷的雜志,,《知音》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業(yè)內(nèi)專家認為,,發(fā)行收入、廣告收入,、品牌經(jīng)營收入是目前期刊媒體重要的收入模式,,在這方面,知音集團是成功的,。在雜志行業(yè)日落西山之際,,《知音》堪稱一枝獨秀。如果《知音》運行良好,不拖欠員工工資,,不賴掉作者稿費,,愿意對找上門來打官司的人進行合理賠償,為什么不能上市呢,? 北京大學教授夏學鑾說,,《知音》擁有二三線城市和農(nóng)村讀者群的龐大資源,理當利用好這個豐富資源,,更多地負起媒體的社會責任,。這當然是對《知音》的良好期盼,就像大家看到人民網(wǎng)上市之后,,也希望他們作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媒體,,可以肩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一樣。但,,一個公司能不能扛起社會責任,,始終外力只是外力而已,最終還是靠企業(yè)的自我覺悟,。如果一個企業(yè)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耍流氓,,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放眼中國股市,,有擔當,、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人們會更敬佩,,但對那些沒有道德,、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人們也無能為力,。既然如此,,何必為難一個《知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