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打架”拷問“職稱福利化”
zs-bk.com?2012-05-02 15:20? 徐云鵬?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日前,,武漢大學法學院的一名副教授對該院的一名教授大打出手。據(jù)被打教授的學生及學校多名老師介紹,,打人原因是“沒能評上教授職稱”,,而被打的教授正是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據(jù)2012年5月1日《新文化報》) 無論是出于何種原因,,作為一名為人師表的高校教師動手打人,,與情與理與法哪點都說不通,也必須有個明確說法,。至于“教授打架”到底錯在哪里,?有評論認為是師德問題,并由此斷定:“在這里,,我們教授的‘道德領袖’風范卻化為烏有,。”武漢大學現(xiàn)有正副教授2400余人,,姑且不論僅憑陳少林副教授這一起打架事件能否推得出來這樣的結(jié)論,,就這種“道德潔癖”思維本身而言,也是值得懷疑的,。 “教授打架”事件固然與師德相關(guān),,但師德決不能成為此次打架事件原因的全部,甚至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為之奮斗的人群。在個人利益面前,,道德有時是蒼白的。這里,,請大家注意這樣一個細節(jié):陳少林副教授在公開場合聲稱:“要對評委會的人一個個地收拾,,從林老師開始”。顯然,,這起打人事件不是“一時沖動”的孤立個案,。被打老師只是陳少林準備“收拾”計劃之內(nèi)的人,而并非專門指向她一個人,。之所以先去打她,,這很可能就是一種戰(zhàn)術(shù)上的安排。 可見,,這起“教授打架”事件,,一定有著復雜的背景與原因,不能僅憑簡單的新聞報道素材進行盲目判斷,。對于“教授打架”到底錯在哪里的探求,,也必須放在國家職稱評定腐敗這個環(huán)境中來考量,,而不是僅就打架本身就事論事,否則就找不準陳少林“怒火沖天”的緣由,,難免墜入“道德瑕疵”的泥潭,。 前不久,在復旦校園乃至全國高校震動一時的教授實名舉報復旦大學職稱評審存在人事腐敗的事件,,為我們客觀認識武漢大學“教授打架”事件提供了佐料,,也拓展了新視野。3月上旬,,復旦大學國際關(guān)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陳云在某知名論壇以及微博上,,實名公開了“復旦大學職稱評審中一起嚴重的‘人事腐敗’案真相:國關(guān)學院主要領導連續(xù)三年串謀造假,校方不查真相反而提拔林尚立擔任副校長”的詳細過程,。結(jié)果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針對高校人事和職稱評審存在的制度性問題,,引發(fā)了網(wǎng)友一場激烈討論,,眾多網(wǎng)友通過跟帖發(fā)表意見,成為熱門話題,。人們哀嘆:“太腐敗了,,到處都走關(guān)系,。” 確實,,我國現(xiàn)行的各類職稱等級都直接與位子、票子,、車子,、房子等個人切身利益緊密掛鉤,,憑借自己的成果謀求一個“教授”或“研究員”職稱的想法,,成為許多人為之不懈奮斗的目標。我記得清華大學的兩位教授曾經(jīng)炮轟科技部門,披露申請科研課題和科研經(jīng)費得開后門,,當時科技部竟然死不認賬,,其實這種丑行在圈內(nèi)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據(jù)內(nèi)部人士透露,,教師晉升職稱的道路不僅非?!扒邸保饕氖鞘紫鹊贸鲑u自己的人格,。其捷徑是,首先要找關(guān)系開后門申報一個課題,,然后花錢打通關(guān)節(jié)謀籌劃成一個“成果”,,接著買通評委方能如愿,。為了職稱處處都要卑躬屈膝,,也真難為了誓言“不為五斗高粱折彎腰”的教書先生們,。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30]評職稱不拼論文,不妨學學復旦
- [ 03-29]復旦“評職稱看代表作”值得期待
- [ 10-11]“鴛鴦刊”不過是職稱亂象的“奇花異草”
- [ 02-01]教師職稱 叫我如何愛上你
- [ 09-10]職稱論文,到底誰騙誰
- [ 02-26]學生就業(yè)與導師評職稱掛鉤可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