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致歉可取 公民精神可貴
zs-bk.com?2012-04-20 08:22? 秦 寧?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18日,,青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城市園林局在青島政務網刊登《關于我市植樹增綠工作有關情況的答復》,對“植樹增綠”行動忽視前期宣傳和溝通工作,,對市民和網友提出的問題回應不夠及時,,引起市民和網友的不滿等問題,深表歉意,。 此前,,針對青島政府耗資啟動“增綠行動”,要將這座海濱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當地不少市民抱怨此舉勞民傷財,,新任市長也被戲稱為“種樹狂人”。質疑不斷發(fā)酵,,聲音越來越響,,市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疑問、不滿與建議,,以至于有人感嘆,,青島這一史無前例的種樹增綠行動,正在遭受史無前例的質疑,。 在民意喧囂聲中,,青島相關部門公開道歉,彰顯了權力自覺,。道歉不可謂不真誠,,相關部門既坦承了“植樹增綠”行動存在“四不”現(xiàn)象:局部區(qū)段栽植不合理、設計方案公開不及時,、前期論證工作不細致、與市民網友溝通不主動,也表示“將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市民和網友的監(jiān)督”。此外,,還厘清了一些輿論傳播中的錯愕之處,。 面對不同聲音,積極回應比緘默不語更值得推崇,;面對工作不足,,積極道歉要比顧左右而言他更有必要;面對存在問題,,積極修正比無動于衷更能取信于民,。針對市民和網友反映的“局部區(qū)段栽植不合理”,相關部門已對20余處有類似問題的現(xiàn)象進行了整改,。 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必須公開、審慎,,必須讓公眾參與,,如此方能權威、科學,。具體說來,,應該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在決策之前,,廣泛傾聽不同聲音,既傾聽專家學者的專業(yè)化聲音,,也要傾聽普通百姓的心聲,,這就是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其二,在決策的過程中,,反復論證,,用心推敲,爭取不留隱患,;其三,,建立公開而健康的糾錯機制,對公共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完善,。 青島此次“增綠行動”陷入巨大爭議,,既有教訓可汲取,也有經驗可留存,。 誠如相關部門所反思稱,,“忽視了前期的宣傳和溝通工作,對市民和網友提出的問題回應不夠及時,,引起市民和網友的不滿”,。如果決策前以民意為決策指南,推行過程中動態(tài)回應民意,,也許就沒有這次“意外”,。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次風波中,,市民的智慧與公民精神得到迸發(fā),,這是城市發(fā)展的珍貴資源,如果善待之,,不僅能激發(fā)公眾的參政熱情,,更能助推城市發(fā)展得更美好。 不斷傾聽和采集民意,,積極匯聚和尊重民智,,在與民眾的良性互動中制定和實行公共決策,這是保證公共決策深孚民意的前提,。青島的“增綠行動”遭遇的一系列風波,,正說明了這一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微博接力緝兇”見證公民精神成長
- [ 07-27]動車事故后,公民精神更應“常態(tài)化”
- [ 07-27]災難見證公民精神的成長
- [ 07-25]自發(fā)救援見證公民精神成長
- [ 06-21]不要忽視“民間數據庫”的公民精神
- [ 12-28]壹零年代:公民精神“Beta版”覺醒
- [ 10-12]讓公民精神在宜黃事件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