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何哉也,,要命的“理發(fā)令”
www.fjnet.cn?2012-04-19 10:45? 賤言獻車?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2012年4月13日晚19點30分左右,,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八年級一班14歲的女生李欣玥從自家五樓的窗戶跳下,,永遠地離開了愛她的父母、親友,、老師和同學們,,原因是一中校規(guī)規(guī)定,學生必須剪運動頭,,但她卻不想服從這條校規(guī),,在學校和父母的施壓之下,釀成了悲劇,。(《新華網(wǎng)》4月17日) 生命之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它是今世不可重生的寶貴財富。對于青少年,,大人們給出的忠告是:熱愛父母給你們的生命,!它比頭發(fā)重要、比衣服重要,、比升學重要,、比戀愛重要、比吵架重要,比什么都重要,。發(fā)可以不剪,、衣可以不買、學可以不升,、愛可以不說,,架可以不吵,但生命不能沒有,。 在收拾女兒的遺物時,李欣玥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女兒寫的一篇《渴望得到尊重》的作文,,她在作文中寫道:“頭發(fā)是我最重要的東西,。不夸張地說,頭發(fā)就是我的一切,,它勝過一切的人,、物”。為什么我們強調(diào)生命最重要,,而孩子卻認為“頭發(fā)勝過了一切的人,、物”?孩子渴望得到尊重,,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可能只需要一方滿足了李欣玥的渴望,,悲劇就可能不會發(fā)生了,? “要命”的剪短發(fā),學校教育需要反思,,家庭教育同樣需要反思,。我國著名教育家周弘說:“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讓孩子的心靈看到生命的光明,為孩子建立一個心靈的家園,,然后再為孩子點一盞心靈的燈,。”兩千年前的《學記》這樣說教育,,“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但我們的現(xiàn)實,,卻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悖論,,學生感嘆:“教師講的,不是我們想的,;我們需要的,,恰恰沒有人回答,。” 反思李欣玥悲劇的發(fā)生,,糾結于學校該不該出臺“統(tǒng)一發(fā)型”的校規(guī),,只會掀起新一輪的爭議。悲劇的源頭,,恰恰在于背后的教育思維: 第一,,我們教育的出發(fā)的基點究竟是什么?作為家長,,我們常常為孩子“聽話”而高興,,常常為孩子“成績好”而自豪,常常為自己的教育“成功”而慶幸,;作為學校和教師,,我們常常為“良好的精神風貌”而驕傲,常常為培養(yǎng)出幾個尖子生而沾沾自喜,,常常為一個主觀的規(guī)定起效果而自以高明,。但是,我們真正關心過孩子的心靈嗎,?真正關心過學生的需要嗎? 第二,,我們教育的道德標準應該是怎樣的?教育是有道德標準的,,首先,,教育必須包含善良的意圖或道德的目的,其次,,教育必須包含有價值的內(nèi)容或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第三,教育必須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剪短發(fā)的校規(guī)之所以釀出人命,,問題就出在方式上面,如果在制定校規(guī)的時候,,能夠吸納學生參與制定校規(guī),,也許校規(guī)不會出臺;如果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不是強制,,而是春風化雨的引導,悲劇或許不會發(fā)生…… 第三,,我們的生命教育該怎樣啟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舊教育時說,由于對生命尊嚴的漠視,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變成了“吃人的教育”,,它不僅“教學生自己吃自己”,,而且“教學生吃別人”。生命教育的啟蒙,,不是告訴學生生命是怎樣孕育和誕生的,,而是對個體生命尊嚴的承認和尊重。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對生命教育的啟蒙是重視不夠的,,注重的是嚴格的內(nèi)向性道德要求,個體生命存在的獨立性被消解了,,進而抹殺了個體生命尊嚴的存在,。 李欣玥的跳樓,是個體生命之痛,,是家庭教育之痛,是學校教育之痛,。面對悲劇,,我們該做怎樣的教育反思,能否讓我們真正從了解學生心靈開始,,從個體生命尊嚴的重建出發(fā),,實現(xiàn)從生命尊嚴的個體關懷、平等訴求到價值超越,。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30]華人理發(fā)店“價廉反遭投訴” 何怪之有
- [ 11-13]理發(fā)師何以“敢笑大學無錢途”,?
- [ 04-07]沒領導批示“天價理發(fā)店”能處理嗎?
- [ 04-07]沒領導批示“天價理發(fā)店”能處理嗎,?
- [ 04-02]天價理發(fā):喜兮,?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