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從清明山火中吸取什么教訓
zs-bk.com?2012-04-11 11:03? 汪紅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剛剛過去的清明很不平靜,。從4月1日到4月3日的72個小時,,大冶市境內就連續(xù)發(fā)生森林火警137起,。據(jù)森林公安局提供的數(shù)據(jù)稱,,絕大多數(shù)的火警源于祭祖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的方法不當,,少數(shù)火警則源于踏青旅游不當用火或者群眾違規(guī)燒荒,。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孝子賢孫們一年一度去祖先的墳頭培培土燒根香寄托一下哀思,既是一件很有必要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但像殷祖董家口村,、茗山柯畈村那樣,搭上2死一傷與上千畝油茶的代價就劃不來了,。 當然,,悲劇發(fā)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像殷祖董家口慘劇,,客觀原因是風干物燥,,荒草遍地,,一家五口未帶合適的清理工具,于是主觀上偷偷懶,,想將就一下,。未曾想就是這個很平常的“將就”,碰上合適的條件,,送掉了2位親人的性命,。 是他們不該上山祭祖?不是,;是天氣不該晴朗,?也不是。關鍵是祭祖者只記住一個孝子燒紙錢,、放鞭炮的祭祖舊俗,,忽視了作為一個公民應盡的森林防火安全的責任。 以往,,有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一些地方領導對于轄區(qū)內發(fā)生的森林火警,經(jīng)常采取瞞上欺下,、秘而不宣的捂蓋子做法,。有時山上明明煙火彌漫、損失慘重,,可在口頭上依然輕描淡寫,、舉重若輕。表面看是怕聲張火警破壞地方聲譽,,影響官員政績升遷,,實際上是一部分官員長期缺乏責任意識,長期沒有憂患意識,,沒有民眾思維的扭曲體現(xiàn),。 為什么有的地方年年清明年年山火?為什么我們的民眾年年缺乏防火意識,?因為我們的社會輿論,、公眾媒體甚至地方政府在大肆渲染清明祭祖習俗的同時,忘記了把“防患于未然”的責任擺在與祭祖同等重要的天平上,,人為地造成了祭祖與防患的失衡,。 不過有一點值得欣慰,今年茗山柯畈村發(fā)生油茶遭火事件后,,村干部沒有捂蓋子,,玩失蹤,他們一邊向上級政府如實匯報,,一邊積極組織救火,。鄉(xiāng)政府更是派出以副鄉(xiāng)長丁治國為首的處置小組,,深入火區(qū),了解實情,,向媒體準確通報,,以正視聽。隨后又與相關部門聯(lián)系,,希望采取補救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其中絲毫沒有回避,、躲閃和掩蓋問題的企圖,。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社會管理工作永遠不可能無差無錯,,只要我們勇于承擔責任,勇于彌補過失,,有了正確的心態(tài),,失誤就會越來越少,損失也就越來越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0]小山火無人理,,不僅失職還涉嫌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