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官員“外號”背后的民意訴求
zs-bk.com?2011-12-28 15:30? 黎 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在經(jīng)濟社會急劇轉(zhuǎn)型,、公民意識逐漸濃烈、民主法制不斷完善和意愿表達方式多元的當下,,群眾會選擇包括用腳投票等多種方式,,表達公民意愿和利益訴求。因為他們滿意或不滿意的事情,,給他們認為喜歡或不喜歡的官員贈送“諢名”或“外號”,,將會司空見慣成為一種常態(tài)。 年初媒體披露,武漢全市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交通堵塞,,揚塵籠罩,。當市民擁堵在回家的馬路上時,抱怨責難之聲一時在所難免,。2月14日,,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fā)在與人大代表座談時,沒有回避責難之聲,。他說,,“我知道,在網(wǎng)絡上有人叫我‘滿城挖’,,前五年在城區(qū)挖,,未來五年還要挖到遠城區(qū)去”。他接著表態(tài),,“建設不會停止,,我會頂著罵名繼續(xù)下去”。9個月過去,,12月23日,,武漢市委召開十二屆一次全會,阮成發(fā)連任武漢市委書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有記者請他概括武漢的年度漢字,他仍然選擇了“挖”,。 這則消息給了你我多重信息:武漢正在大拆大建,,大拆大建引致交通擁堵城市景觀一塌糊涂,全城擁堵招來市民責難,,市民責難引發(fā)書記回應和表達寧愿背負罵名還得繼續(xù)下去的強硬態(tài)度,。 網(wǎng)民“惠贈”給阮書記的外號“滿城挖”,想必其中滿滿地承載著飽受城市交通脆弱之苦,,以及所有工程匆匆上馬之擾的廣大武漢市民的載道怨聲,。只不過似乎套用了本山大叔的慣用伎倆,跟這座城市的最高首長狠狠地幽了一默,,大有讓他哭笑不得的架勢,。 書記的回應很直接。他把這理解為群眾的罵名,。不過,,老夫倒是覺得,與其說是罵名,,還不如將它視作厚積薄發(fā)的民意,。只是武漢市委書記聲稱甘愿背負罵名,卻似乎并不知民眾的真正不滿在何處,。其實,,民眾的不滿,集中在地方政府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地方官員為了追求顯赫政績,,不顧百姓意愿,,缺乏周密論證、科學規(guī)劃,、合理漸進,,以致給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和干擾的所謂大拆大建,更集中在地方官員忽視“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在城市改造等公共決策中忽略民眾參與,漠視群眾意愿,,甚至侵害普通百姓利益,,且竟然還不愿誠心地乞求民眾諒解,而是肆意展示官員的強硬個性和所謂個人魄力的那些行為和做派,。 當著人大代表的面,,阮成發(fā)全然沒有為網(wǎng)友給自己取的“外號”打收條,給出合理解釋,,將“罵名”斷然決然地頂了回去,,大有與群眾抱怨責難長期對峙一決高下的氣勢與恒心。叫人鬧不明白:不知是不把民意當做一回事,,還是習慣性的振振有詞擲地有聲抑或強詞奪理我行我素,?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百密一疏,,世事斷難周全。對待群眾惠贈的諢名或外號,,最好當做一份提醒,,一種民意,一項批評,。正確的態(tài)度應當是:既要海納百川照單全收,,又要寬宏大量一笑了之,更要細細體悟?qū)徤鞣此?。惟其如此,,才不會讓“外號”飛。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6]滿文軍,,你的外號叫“忙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