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一個不能忽略的熱點無疑是持續(xù)了一整天的“蟹媽”案庭審,。9月16日,媒體人楊海鵬通過微博吁請網(wǎng)友更換頭像,,為被控受賄的妻子“祈?!保?天里獲得了大量網(wǎng)友支持,,這些以“蟹媽”母女照片為頭像的網(wǎng)友不停地刷新和轉(zhuǎn)發(fā),,跟進庭審的相關(guān)細節(jié)。從昨日微博進行的庭審直播可以看到,,此前被媒體所報道的,、原本只是“蟹爸”楊海鵬單方面說法的諸多關(guān)鍵細節(jié),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證實,。
庭審從下午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晚上9點30分,本案沒有當庭宣判,。網(wǎng)友對于本案的關(guān)注,,顯然并不是最近幾天的事情:“蟹媽”原名梅曉陽,因與楊海鵬育有一女小名“蟹妹”而得名,,是上海園林系統(tǒng)唯一的“啟明星”學者,、園林設計專家。去年4月,,“蟹媽”梅曉陽向原單位提交辭呈,,7月即被刑拘,9月才獲取保候?qū)?。按照檢方的指控,,梅曉陽收受三筆賄賂共計12萬余元,但在“蟹爸”楊海鵬看來,,這些從未落到妻子手中的錢款只是構(gòu)陷的由頭。從5月末起,,楊海鵬在微博上不斷披露案情,,直指公檢法機構(gòu)的多項不當行為:檢察院與工商局聯(lián)合辦案,當事人在工商局里被限制人身自由,,辦案人員涉嫌刑訊逼供,、非法拘禁……一個公民選擇用微博為妻子維權(quán),這場“一個人的微博戰(zhàn)爭”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guān)注,。
把個人遭遇義無反顧地訴諸公共空間,,在當下中國,,往往是在一種近乎絕望的心境中才會選擇的路徑。這場戰(zhàn)斗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點燃,,其主體還是一位有過司法從業(yè)經(jīng)歷,、常年從事法治報道的媒體人,令人唏噓,。人們在他喋喋不休的訴說中,,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當事人的那些無奈與期待。司法應當公開,、公正地進行,,控辯雙方能夠平等地予以攻防對壘,裁判者可以獨立地進行裁量和判斷,,不受外力或明或暗的干擾,,公眾對于案件的基本旁聽訴求可以被滿足……這些再正常不過的想法原本不應當被作為訴求專門再提出來,更沒有必要通過微博這樣的公共表達平臺被反復重申,。
但就是這些最起碼的要求,,苦苦尋覓卻無以求得,癥結(jié)究竟何在,?當一個不特定的公民個體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其所需要得到的保障往往細瑣,但卻至關(guān)重要,。而這其實也正是進行修訂討論中的刑訴法,,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靶芳业拿\就是我們的明天”,,每個人都得到公正的對待,是程序正義的最樸素價值觀,。然而,,這些名正言順的公民訴求,哪怕連最起碼的旁聽,,也多會遭遇諸如“座位有限”的困境———越是熱點的案子,,越選擇在“座位有限”的法庭進行,這已儼然成為慣常的應對策略了,。
人們選擇圍觀,,所期待看到的,是司法的積極回應,,并無太多奢求,,嚴格依法進行足矣。歷次公共事件中那些圍觀的人們,,沒有誰想要通過輿論去進行所謂的“干預司法”,,事實也一次次證明,,真正有能力干預司法的往往并非來自圍觀。人群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聚集,,當事人苦心孤詣地訴說與努力,,只是在見證和期待,期待個案最終收獲正義,,法的精神得到社會的堅守和信仰,。
- 2011-09-19“微博點將”折射常規(guī)渠道不暢
- 2011-09-08微博成功尋母見證網(wǎng)絡政務水準
- 2011-09-02微博問政考驗為政智慧
- 2011-08-31公眾人物的微博不應失去“邊界”
- 2011-08-19從“動車記者”看微博公共理性
- 2011-08-11倫敦騷亂 微博短信之禍,?
- 2011-08-09“微博調(diào)情”被免職冤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