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頒布《關于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根據(jù)《規(guī)定》,對于公民依法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拒絕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復等5類案件,,法院應該受理。
政府信息公開,,就是落實公民的知情權(quán),。沒有知情權(quán),公民的參與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表達權(quán)等其他權(quán)利就無法落實。因此,,2008年5月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六條就明確規(guī)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p>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條例》一實施,,政府部門就會自覺地公開政府信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往往以國家秘密等種種理由,拒絕公開相關信息或及時公開,,公民一旦訴諸法院,,法院往往以“非具體行政行為”、不符合《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受案條件為由不予受理,,導致公民投訴無門,,加大了公民依法維權(quán)的成本,客觀上縱容了行政不作為,、亂作為,。像河南“天價過路費案”,被告時軍鋒的辯護律師王永杰先后向河南省交通廳,、省政府,、省發(fā)改委申請公開中原高速涉案路段收費標準等信息,但僅得到交通廳對24項申請問題的少量答復,。
盡管《條例》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行政機關,由監(jiān)察機關,、上一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gòu)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是,,對于政府拒絕信息公開怎么辦的問題,,《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因無可訴性而難以落實。一般而言,,拒絕信息公開,,不會追究刑事責任;對責任人進行處分,,也是一個原則性規(guī)定,,并無可操作性;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這樣一來,,政府信息是否公開還是主要靠權(quán)力自覺,,或者由上級權(quán)力對下級權(quán)力約束,這顯然與“依法行政”的原則相悖,,不是法治社會的常態(tài),。
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拒絕公開或拖延公開依法應該公開的信息,不但因為這樣做風險小,、成本低,,而且還可以從中得利。比如,,一些政府執(zhí)法部門擅自制定紅頭文件,,隨意定價、漲價,,設定罰款事項,,侵害公民合法權(quán)益。一些地方公開“三公”經(jīng)費等公共財政開支像擠牙膏,,主要原因也在于維護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中辦、國辦不久前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及時,、準確,、全面公開群眾普遍關心、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應建立健全激勵和問責機制,,對損害群眾合法權(quán)益、造成嚴重后果的,,嚴格追究責任,。
可以說,最高人民法院的這一《規(guī)定》,,不但是法治理性的回歸,,也是對一些行政機關不作為的督促和問責。只有堅決追究有關部門不依法行政的相關法律責任,,《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才可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