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著行李,,自背著雙肩包,攜著妻子和3名子女,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從美國走來,,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
駱家輝的祖父剛入美國大陸時是一名仆人,,今天的駱家輝卻以兩國信使身份重回中國,,按照華人的傳統(tǒng),其間意義自然已屬非凡,。而且,,這位大使看起來秉承了華人種族所擁有的寧靜、斯文,、內(nèi)斂,,同時又秉持著美國式的堅定和希望。我們知道他是一個通曉中國問題的好對手,,他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任前聽證會上輕松應對,,他從美國國家利益的角度給出了幾乎是外交官的最好答案。我們理所應當歡迎這樣的高手,。
但駐華大使的工作將是他最難的工作,。中美之間正在經(jīng)歷著冷戰(zhàn)結束后最大調(diào)整,中美正在為兩國關系尋找和調(diào)適新的定位,,既蘊藏著巨大的機遇,,讓人備受鼓舞,同時更會直接表現(xiàn)出兩國的角力博弈,,伴隨著痛苦,。存在這樣的可能,即一旦過高的期待在現(xiàn)實中受到打擊,,產(chǎn)生的挫折感容易放大,。
從對駱家輝上任的民間回應來看,不少人尚囿于血統(tǒng)論的好惡,,并由此出發(fā)理解和判斷中美關系和駱家輝,,而一些“華人對華人更狠”的民粹主張更是毫無來由。這些民間回應暴露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劃分敵友引導傾向的思維在相當大的范圍內(nèi)存在著,。從駱家輝上任重新思考美國、學習美國,、理解中美關系,,或許能打開不一樣的思維局面。
我們看到,,不少人在國家間關系預測上持有一個“安全法則”,,比如對中美之間拿不準的時好時壞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關系,,常常做一些最壞情景的預測,并認為如此才是“安全”的,。但如此安全法則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有些類似于自我設局。中國民眾不是中美關系簡單的觀察者,、評判者,、被動的接受者,更是真真切切的參與者,。
相比較,,美國是一個嚴格從理性出發(fā)思考國家利益的國家。通過鞏固已有現(xiàn)代國家的聯(lián)盟,、將中俄印等大國融入現(xiàn)存國際秩序,、建立有利于自由的權力平衡,才是其理性的目標,。這當然更有利于拓展其安全空間,,不會出現(xiàn)四處受敵、內(nèi)憂外困難以周旋的境況,。如此看來,,如果美國沒有也并未打算以中國為主要戰(zhàn)略敵手,同時不具備對中國的發(fā)展方向發(fā)揮決定性影響的能力,,中國可以而且應當去把握中美關系的未來方向,。
因此,借駱家輝上任,,我們不妨多加理解一下美國的特殊性,如此可以分享所得,,讓思維世界更加豐富和多元,。駱家輝在14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再次強調(diào)機會、自由,、平等的價值,,“我以官方身份,作為服務于總統(tǒng)和美國人民的美國駐華大使,,將代表的正是這些永久希望和價值觀,。”這是想象之中的表態(tài),,而且可以預料,,駱家輝之后將利用自己的“個人故事”來向普通的中國人介紹美國,他被認為在人權和美國貿(mào)易問題上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主張者”,。
美國需要分享中國的信條和感受,,道德通常不可成為一個訓人的大棒,,它通常是用來反省自身。中國人希望得到真正的朋友,,朋友是那種真心想幫助我們的人,。駱家輝在中美分享價值觀的問題上,有天然的文化優(yōu)勢,,兩國在這一合作基礎之上,,完全可能順勢而為,關鍵仍在找到讓雙方民眾分享彼此理念的路徑,。
即使在真金白銀的美國國債問題上,,我們也完全可以多聽聽駱家輝的意見。駱家輝曾在演講中稱:“我們兩國的經(jīng)濟關系已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一關系不能再以中國制造和美國進口為特征”,。這實際與中國經(jīng)濟轉型訴求是有內(nèi)生聯(lián)系的,雙方之間并非完全是零和的游戲,。是不是可以促使我們思考,,長期以來秉持的以出口為導向,出口帶動經(jīng)濟增長的模式如何轉換,?多年來我們通過出口實現(xiàn)了GDP世界第二,,但出口導向的經(jīng)濟結構、被抑制的國內(nèi)的需求,,并未真正讓民眾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所得,。美國國債的危機是否可以倒逼我們的改革?
所以,,當有媒體引述駱家輝的話稱,,他“將使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相信,美國愿意幫助他們”,,按美國的建議做,,“符合中國的利益,對中國和美國都有利”,。我們愿意謹慎樂觀其成,,愿意與駱家輝分享彼此的想法,只要這些想法不是全然的損人利己,。我們相信,理性可以讓彼此實現(xiàn)分享,。
- 2011-08-15駱家輝自拎行李是一面鏡子
- 2011-03-11大陸中國人為何對駱家輝履新表現(xiàn)平靜
- 2009-05-04華裔駱家輝只不過是奧巴馬的花瓶
- 2009-03-28駱家輝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