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卻最終未能被錄取。發(fā)生在安徽的7名被南京大學預錄取考生被放“鴿子”事件,,讓輿論再次關注一些名校在高考錄取中,采取的“預錄取”做法,。最新的消息是,,安徽教育部門已準備將此事上報教育部。
預錄取是不是真的對學生有利,?這要結合目前的錄取制度來分析,,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其實是對名校有利,而對考生并無太多好處,。
或有人說,,學校與學生簽了“預錄取協(xié)議”,增加了被錄取的把握,,家長和考生可以更大膽地報考該校,。發(fā)生在安徽的7名簽約考生未被錄取的結果,已經(jīng)說明即使簽預錄取協(xié)議,,并不能增加被大學錄取的可能性,。安徽省教育考試部門負責人指出,從招生程序和政策上來說,,預錄取的行為是不被教育部門承認的,。很顯然,這是一個在教育考試部門那里無效的文本,。
也有一些家長和考生相信,,學校是會講信譽的,即便自己的考分低于學校的實際投檔,、錄取分數(shù),,大學是會想辦法把自己錄取的,??陀^上說,這正是一些名校實行預錄取的“底氣”所在——可以動用招生中的機動名額,,把做過預錄取承諾的學生招進來,。然而,如果招生人員預估的錄取分數(shù)與實際錄取分數(shù)相差較多,,學校沒辦法增投計劃來“消化”這些學生,,結果就只能是學校背信棄義了。由此看來,,在高校預錄取操作中,,能夠“得利”的考生并不多,。
而大學發(fā)出預錄取協(xié)議,卻有意無意地對考生填報志愿形成了誤導,。比如,,有高校告訴考生,與本校簽了預錄取協(xié)議后,,只能把本校填報在平行志愿的A志愿,,不能填報其他學校,而實際上,,根據(jù)平行志愿投檔和錄取規(guī)則,,考生完全可以把某校填報在B志愿甚至C志愿位置,如果A志愿投檔不成功,,照樣可以順利投檔到B志愿,,而對于大學來說,正常投檔的學生,,都是第一志愿,,必須按規(guī)定錄取。據(jù)此,,安徽教育考試部門負責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指出,,“簽訂預錄取協(xié)議,限制了考生填報的自由,,失去了在A志愿沖高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預錄取對考生填報志愿是一種誤導,?!?/p>
吊詭的是,在“預錄取”中,,如果學校最終違約,,這反而表明該校在當?shù)氐纳春芎谩浫『艹晒Α獙嶋H的錄取分數(shù)線,,遠超過預估分數(shù)線,,大學可能會被輿論指責不講誠信,但卻得到“實惠”,。
另外,,在目前的高考錄取體系中,只有少數(shù)幾所名??梢浴巴娴闷稹鳖A錄取,,一方面,這些學校招收的都是高分考生,,而高分考生的走向,,是可以進行一定的預判的,;另一方面,這些名校有相對的招生自主權,,可以協(xié)商教育部門調配招生計劃,。
那么,在現(xiàn)行錄取制度之下,,怎樣做才能對學生有利呢,?這就是招生、錄取的規(guī)范化,、透明化運作,,教育考試部門應該把基本的政策常識、志愿填報技巧告訴考生,,避免他們被不負責任的高校忽悠,,被不規(guī)范的招生操作侵犯權益。高校在招生宣傳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分數(shù)做出報考本校的建議,,同時告訴學生報考的風險,以及也有報考其他學校的權利,,給他們正確的志愿填報指導,,這是保障學生權益的基本做法。而且,,針對當下的預錄取,,教育部門應給出明確說法,叫停這一“潛規(guī)則”,。
歸根結底,,最關鍵的還是要深入推進高考的改革,實現(xiàn)考生和大學的雙向選擇,,考生可以自主申請多所大學,,大學可以獨立進行錄取,一名學生可以同時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做出選擇,。實行這樣的改革,在當前只需把自主招生調整到高考之后,,把高考的功能從選拔轉為評價,,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每所大學自主提出申請本校的分數(shù)要求,,達到分數(shù)要求的學生自主申請即可實現(xiàn)。這樣的改革,,與國家《教育規(guī)劃綱要》所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完全吻合,,我們期待的是,,能讓這一改革順利推進、落地,,真正造??忌徒逃?
- 2011-07-25“預錄取”亂象 教育部門不能再縱容
- 2011-07-06高招“預錄取”的鬧劇該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