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馬云,、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和我,,在重慶集體研究決定:舉辦一個集體追悼會,,每人給自己致悼詞,。結(jié)束過去,開始未來,,每活一天就凈賺24小時,。”日前知名企業(yè)家史玉柱的一條微博引發(fā)熱議,。有網(wǎng)友稱“這是頓悟人生”,,有網(wǎng)友認(rèn)為是“吃飽了撐的”。(7月8日新華網(wǎng))
活人墓由來已久,,指人還健在,,就為自己準(zhǔn)備好墓地或者提前購買墓地,古代又叫活墳或生祠,。2011年初,,擔(dān)心墓地漲價,濟(jì)南市民紛紛搶購“活人墓”,,有的家庭或家族甚至以“打包”的形式搶購“家族墓”,,已見怪不怪。然而,,給活人開追悼會雖不是頭一回聽說,,依然較新鮮。
筆者以為,,“活人追悼會”是死亡的哲學(xué),,教我們正確面對生死;“活人追悼會”是富豪們快樂的盛宴,、是高調(diào)的娛樂,;“活人追悼會”還是某些富豪們因某些事所受影響,感悟人生利弊與得失,,是“蘇醒”的葬禮,;但也有人認(rèn)為,“活人追悼會”是富豪的胡鬧與折騰,。
也許有人想問,,“活人追悼會”向誰哭泣?其實,,除娛樂之外,,更多地是向自己的心靈訴說、向自我的靈魂哭泣,。其實,,活著的人之所以舉行追悼會,還可以理解為這是其人生頓悟后蘇醒的表白,。
同電影《非常勿擾2》中的李香山人生告別會不同的是,,史玉柱等“七君子”,,均系赫赫有名的富豪老板則以“實體”的形式給自己辦“活人追悼會”,他們將熒屏中虛擬的情節(jié)變成現(xiàn)實,,說白了,,富豪們上演的“活人追悼會”之“真人版”也沒什么“亮點”,何此招來眾“粉絲”的“圍觀”,?
顯然,給活人開追悼會,,并非常人所能理解,。但與倫理道德和中國文化幾乎不相干,不管“頓悟人生”,,或是“無聊之舉”,,或是“乘機(jī)炒作”,或是“另有目的”,,作為局外人的“我們”除隔靴搔癢“圍觀”外,,別去多想,也別去當(dāng)真,,更別去追風(fēng),,富豪玩他們的,我們玩自己的,。
可以說,,他們?nèi)绱斯_地“折騰”總比某些官員“躲到玩”、“藏到吃”和“偷著樂”好,。別怕他們越玩越爽,,即使他們“從地獄玩上天堂,再從天堂玩地獄……”也與我們無關(guān),。我們只當(dāng)他們這是一場娛樂,、一場游戲、一場鬧劇,。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上帝造物,,考慮很周全,,既有生,又有死,。死也許和生同等重要,。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要死,。歸路漸漸清晰,,因為憐憫自己,,所以慈悲他人,其心,、其言,、其行才不那么兇惡。
可以這樣理解,,富豪們對于死亡的思考也是一種哲學(xué),,死亡也是一種文學(xué)和學(xué)問,正如馮侖在微博中所言:“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導(dǎo)師”,。即“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的感悟,,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我們?nèi)松猛局械耐榛驅(qū)?,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把現(xiàn)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同時,,馬云也在微博中寫道:“既然敢來到這世界,,我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但我不希望最后是被空氣,、水和食物給‘三聚寢安’了,。我希望是舒心地老死……你呢?”等等,。如此看來,,透過富豪們的“微博死亡新論”,這符合史玉柱的說法是為了“結(jié)束過去,,開始未來”,。這或許是富豪們?yōu)榱碎_啟對生命意義的再認(rèn)識、再解讀,、再面對,、再追求、再奮斗的一種“生死觀”,。
應(yīng)該說,,史玉柱等“七君子”為活著的自己開追悼會,是何等的泰然,?何等的坦然,?何等的淡然?何等的欣然?的確,,人生不過一場戲,、一盤棋、一局牌,、一本書,、一段路、一杯酒……生死就在一瞬間,。與其看著不如做著,!與其活著累不如快樂活!活就要活出自己,、活出精彩,,不僅為昨天而活,為今天而活,,還要為明天而活!不僅為自己而活,,還要為家庭而活,,為社會而活,為他人而活,!
俗話說,,為活人修墓,是一種炫耀,,自認(rèn)為風(fēng)光,,實際上是霸占活人生存空間。反之,,舉辦活人追悼會的人,,自以為比修活人墓的地產(chǎn)商格調(diào)高些,有行為藝術(shù)天分,,說來說去就是活得不耐煩,、厭世。其實,,更應(yīng)該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自今擁有的財富,,最該感謝誰?誰促成的,?廉價賣地的地方政府,,還是購房投機(jī)者,還是房奴們,?富豪們直接或間接造成我們的食品中充滿添加劑,,家禽家畜由于進(jìn)入速生時代,變得失去原味,菜籃子工程如同地雷陣,,處處膽戰(zhàn)心驚,;富豪們官商勾結(jié)的方式加速貧富分化,制造社會矛盾,,玩酷的富豪們掠奪太多的社會資源,,他們積累了很多原罪。
現(xiàn)實中,,時常有人在追悼會上交流感受:做人是空的,,凡是要想開點。在那一刻,,似乎人人都覺悟、都舍得,??梢婇_追悼會是個好辦法,有教育意義,。遺憾的是,,人很健忘,,一走出追悼會會場,就故態(tài)復(fù)萌,。為一些身外之物,,繼續(xù)跟別人、也跟自己過不去,。思想工作要長抓不懈,,追悼會似乎要多開才好??勺返繒⒉皇窍腴_就能開的,,非得人死了才行。因此,,有必要對傳統(tǒng)的追悼會制度進(jìn)行改革:乘人還活著的時候就開追悼會,。如此,開追悼會的機(jī)會就不再難得,。
誠然,,活人開追悼會借敲過死神的門,感受和體驗一下死的味道,。把體會談出來,,既勉勵自己,又警醒別人,。不是時常有人說嗎,?“我都死過一回了,還計較什么,?”的確很有給力,。對于人生的感悟,經(jīng)歷過一次劫難,,勝讀十年書,,勝坐十年禪,?;钪娜诵枰o自己開追悼會的有,如九死一生或大病不死或判決死緩的人,,有必要開追悼會,,辦過死亡手續(xù),才有資格新生,;離過婚的或久別重逢的人,,也適宜開追悼會,前者有利于和死亡的愛情告別,,后者有利于去尋找新的生活彼岸……給活人開追悼會,,或許能模糊生和死的概念,,讓人安樂活、安樂死,。只要不太鋪張浪費,,活人開追悼會還是有意義的。只是希望,,葬禮上,,不只是奏哀樂,還要奏《走進(jìn)新時代》那樣的進(jìn)行曲,。給活人開追悼會,,作為娛樂也未嘗不可。(熊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