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陜西一高校至少從2006年開始,就使用本科生參與高考語文,、英語兩門科目的閱卷,,學生閱卷題目涉及主觀題。一份表格顯示,,該校一個班有30多人參加閱卷,,“有閱卷學生說,一個晚上他改了1900份英語試卷”,。
根據(jù)教育部2009年頒發(fā)的《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務工作規(guī)定》(下文簡稱《規(guī)定》),,高考“評卷人員由評卷領導小組聘任。評卷人員以高校教師為主,,有中學教師或教研員參加,,其隊伍應相對穩(wěn)定。作文等非選擇題評卷人員,,應聘請責任心強,、水平高的教師擔任”。如果陜西這所高校使用本科生評卷,毫無疑問,,嚴重違反規(guī)定,。
陜西省招辦新聞發(fā)言人對此明確回應:“本科生閱卷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誰敢干這種事情,? ”涉嫌的西安外國語大學有關人員也進行了否認,。然而,諸多跡象表明,,事情并非空穴來風,。
從媒體報道分析,該校使用本科生違規(guī)批閱高考卷已經(jīng)成為公開的秘密,,早在2007年就有所曝光,,但當時不是因為學生檢舉違規(guī),而是為了“討薪”或者“顯擺”,。 2007年6月29日,,人人網(wǎng)上一條名為《心碎在高考閱卷后》的帖子稱,他們是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學生,,被某吳姓教師召集去改高考卷子,,費時3天,承諾的報酬是510元,,但直到6月末,,也沒有拿到改卷費用。 2008年6月29日,,一條名為《高考閱卷工資啥時候發(fā)給學生,? 》的帖子出現(xiàn)在百度貼吧 “西安外國語大學吧”。帖子稱,,2008年6月10日開始,,西安外國語大學有300余學生參加了高考閱卷工作。記者還在該校就業(yè)信息網(wǎng)上調閱學生簡歷,,發(fā)現(xiàn)一名漢語言專業(yè)本科生在簡歷上寫明,,他在2006年6月就參與過高考閱卷。
“本科生閱卷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按理,,對于此類違規(guī),應當高度敏感,。陜西省有關部門早該針對上述線索,,啟動相關調查??闪钊艘苫蟮氖?,有關部門卻未有所作為,。
這里的有關部門,不是指陜西省教育廳或招辦,,而是陜西省人大,,紀檢、監(jiān)察部門,。因為陜西省招辦作為高考組織者以及評卷領導小組的具體執(zhí)行機構,,本就是這一事件的利益和責任相關者。如果本科生參與了高考閱卷,,就不僅是閱卷點的問題,,而是整個陜西省高考閱卷組織的大問題。
筆者所擔心的是,,若此事的調查還是由陜西省教育部門或招辦負責,難免學校對學生下達“封口令”,,結果很可能是不了了之,。據(jù)報道,今年閱卷的一大三女生就說,,早在紀律培訓前,,就有校領導說,不能以任何形式透露有關改卷的信息,。 “如果消息散發(fā)出去,,我們將被開除學籍,連留校察看的機會都沒有”,,而在去年培訓課最后,,培訓老師還說,泄密后果很嚴重,,可追究刑事責任,。按照這種說法,這些向媒體透露信息的學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可能要提心吊膽了。
鑒于此,,應該立即組織獨立的調查機構,,將教育部門、招辦,、高校作為調查對象,,深入開展調查,并根據(jù)調查結果做出嚴肅的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指責高考閱卷中“草菅人命”的負面評價層出不窮,。此前就有媒體報道,高考作文閱卷平均只有20秒,。再加上每年的考試作弊問題,、考題質量爭議,高考的質量令人憂慮,。提高高考質量的一種基本機制應該是,,大學自主選擇是否承認這一評價考,然后要報考該校的學生,,參加這一考試,。如此,考試就面臨競爭的壓力,,就不得不提高評價質量,,以贏得競爭。我國高考,,現(xiàn)在是行政許可的唯一權威考試,,不管評價質量如何,所有學校都認可這一考試,,所有學生上國內大學都必須參加,,在這種情形下,考試組織者并沒有動力嚴密考試組織,、提高考題質量,。
“政府宏觀管理,專業(yè)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這是我國《教育規(guī)劃綱要》確定的高考改革思路,。依照這一思路,,我國要大力推進考試社會化,這是打破考試壟斷,,提高考試競爭性和考試評價質量的必然選擇,。
(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