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真是沒錢了,,教學樓起這樣的名字,。”5月23日,,清華第四教學樓被命名為“真維斯樓”,這在學生中間引起了爭議,。有學生說,,“感覺太扯了,。”對此,,清華大學校方稱,,該樓除了這個新名字,“第四教學樓”的名稱也同時保留,。
近年來,,凡遇大學學院冠名、教學樓圖書館冠名,,都會遭遇爭議,。質(zhì)疑者認為,此舉太過商業(yè)化,,敗壞大學精神,。
其實,大學學院與建筑物冠捐贈企業(yè)名或人名,,與大學精神并無多大關系,。反過來,這種做法,,倒有助于大學精神的推行,。大學精神的本質(zhì)是獨立,而一所大學要獲得獨立的辦學空間,,財政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這對于公立大學來說更是如此。舉目各國大學,,都在想辦法拓寬學校辦學資源,,增加自籌經(jīng)費在整體辦學經(jīng)費中的比重,擺脫辦學過于倚重國家投資和學生學費的情況,。其中的一種做法,,就是讓渡出學院和樓宇的冠名權(quán),由此獲得不菲的捐贈投入,。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麻省理工學院斯隆(Sloan)商學院,是以捐贈者A lfred P.Sloan命名,,其捐贈資金為五百萬美元,;沃頓商學院以費城企業(yè)家約瑟夫沃頓(JosephW harton)命名;牛津大學賽義德(Said)商學院,,以捐贈者沙特阿拉伯億萬富翁瓦菲支·賽義德命名,。
對于大學學院或樓宇冠上捐贈企業(yè)名、人名,,從感情上,,師生們有些無法接受,,覺得這是把學校給“賣了”,這是可以理解的,;不少人還擔心,,學校獲得捐贈之后,辦學將會受到捐贈者的影響,?;谶@些原因,就是在國外,,學院或樓宇冠名也飽受爭議,,比如,牛津大學賽義德(Said)商學院的冠名,,當初就遭到學校教授們的強烈反對,,當然,他們反對的不僅有冠名,,還有牛津大學進行工商教育———教授們認為,,“有著古老傳統(tǒng)的牛津大學應該遠離沾滿銅臭味的工商教育,?!钡髞磉@一學院還是在教授的反對聲中成立了,而出乎意料的是,,這所冠上捐贈者姓名的商學院,,很快就出類拔萃,早在2004年《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排行榜中,,賽義德商學院名列26位,,而其投資回報率(V alueonM oney)一項高居榜首。
從國外大學的實例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學校管理制度,,一切以辦好學校為出發(fā)點,接受捐贈并冠名,,并不會讓大學辦學就沾上銅臭氣,,走向世俗。這一制度就是現(xiàn)代大學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獲得的捐贈全部用于學校辦學,捐贈者獲得的回報也就是冠名權(quán)而已,,而就是作為學院理事會(或董事會)的理事(或董事),,也無權(quán)干涉具體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因為這些事務的決策權(quán)掌握在教授們手中,。
我國大學接受捐贈,,在冠名做法上已與國際接軌,,然而,在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卻嚴重滯后,。捐贈冠名有怎樣的決策程序,?獲得的捐贈開支到了哪里?學校與捐贈者之間有無交易,?捐贈者對辦學會否施加影響?對于師生與社會公眾的擔憂,,大學難以做出回答,。事實上,由于現(xiàn)代大學制度缺失,,我國大學的精神已經(jīng)迷失,,辦學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傾向明顯,教育和學術已異化為牟利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再看到學校以冠名換捐贈,,是會有強烈的不滿情緒的。
所以,,對于我國大學來說,,以捐贈者冠名學院和樓宇,“扯”還是“不扯”,,不在于這一行為本身,,而在于大學有無符合現(xiàn)代大學特征的基本管理制度,。沒有這一基本制度,大學的很多事情都“扯”不清———在今天的大學中,,如果說“扯”,比捐贈冠名“扯”得多的事太多了:世界一流大學中,,哪所大學有行政級別,?有哪所大學的教授們爭相應聘當科長、處長,?又有哪所學校一年請客吃飯的費用就是幾千萬,?等等等等。
清華大學此次冠名獲得的捐贈,,有多少用于教學,、有多少用于科研,,還有多少進到了餐桌,或者個人的腰包,,這是眼下更需要“扯清”的事,。其實,這些事情扯清楚了,,此類問題,,也就不會在大學里“一扯再扯”。
- 2011-05-25清華和真維斯公司回應教學樓冠名風波
- 2011-05-25教育時評:清華為何不能有真維斯樓
- 2011-05-25“真維斯”冠名清華樓,,大學風骨倒下
- 2011-05-25清華稱冠名真維斯樓系籌資 全校冠名費超8億
- 2011-05-25清華回應“真維斯樓”命名爭議:符合通行做法
- 2011-05-25清華冠名項目明碼實價 最低價格為200萬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