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底,在政府相關部門主導下,,中國乳制品協(xié)會牽頭由22家涉案企業(yè)集體出資成立了總額2億元的醫(yī)療賠償基金,,作為對毒奶粉事件近30萬名被確診患兒的善后措施?!恫t望東方周刊》的長期跟蹤采訪發(fā)現(xiàn),,時隔不到兩年半,該基金近況成謎,,相關行業(yè)組織稱之為“機密”,,不適宜對外公布。(《瞭望東方周刊》5月16日)
三鹿事件過去兩年多,,輿論最初的熱切關注早已歸于平靜,,剩下的,就是這時不時冒出來的后續(xù),。只是,,這些后續(xù)讀來并不讓人覺得振奮,,至少,在當初那樣的舉國關注后,,這些善后工作的進展,,并沒能讓我們看到相關方面應有的重視。
這或許才是最讓人覺得無奈的地方,。明知道有問題,,可若有似無的阻力就是讓人無法探知真相。而根據(jù)輿論關注和事件走向的一般規(guī)律,,這個報道的結果幾乎可以預見——一陣子的熱議,,換來相關部門表態(tài),終歸是什么問題也沒有,,又或者是有些無關痛癢的問題,,再輕描淡寫地處理幾個人,然后,,公眾可能還是沒看到基金的詳細運作情況,,事件就會歸于沉寂。直到一段時間后,,再有媒體把三聚氰胺事件的其他善后工作翻出來,,可等關注的熱度的一過,事情又會恢復原樣,。
這些規(guī)律無非是在提醒我們一個事實,,我們太容易淡忘一些東西了。而這些東西,,就比如這次的醫(yī)療賠償基金,,作為主管部門,本不應該只因為媒體的報道而關注,,而是這些事情本身就應該被關注,。簡言之,主管部門和執(zhí)行者,,在三聚氰胺事件的所有善后工作中,,需要的不是應付媒體,而是應該本著良心和職責,,將這些事情做好,。
但相比聲嘶力竭地向公眾呼吁買國產(chǎn)奶粉,和聲淚俱下地訴說國產(chǎn)奶粉所遭受的擠壓和冷遇,,中國乳制品協(xié)會顯然對三聚氰胺事件真正的善后,,比如對確診患兒的賠償工作等,并不太上心,。甚至于,,媒體都問上門了,,還拋出所謂的“國家機密”來搪塞。似乎全然忘了,,這是一起事關公共安全和健康的善后工作,,作為消費者的每個個人,都有權利獲知與自身權益相關的信息,,而且,,對基金來說,嚴格監(jiān)管與信息透明本就是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三聚氰胺事件的醫(yī)療賠償基金成了“謎基金”,,只能說明,相關行業(yè)組織并未能從毒奶粉事件中吸取足夠的教訓,,一起涉及30萬患兒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并未建立起完善的、讓人信服的善后體系,。而更大的隱憂還在于,,行業(yè)協(xié)會對安全事故善后諱莫如深的態(tài)度,更是責任意識的缺失,,這樣的態(tài)度,,又讓人怎么敢放心地去買你們的產(chǎn)品?
“取得患兒家庭和社會的諒解”,,不是說說這么簡單,,總得讓人看到你具體做了些什么,而挽救中國乳制品行業(yè),,也不是從自我標榜安全開始,,而應該從對受害者的賠償和善后做起。畢竟,,一個健全的善后體系,也是增強消費者對產(chǎn)品質量信心的利器,。所有這些,,本不該由媒體的關注來推動,而應該由主管部門和行業(yè)組織自身的良心和職責去推動,。千萬別讓丑聞的善后又成了一個丑聞,,畢竟,在這件事上,,已沒有多少來自公眾的信任可供揮霍,。
- 2011-05-17賠償基金緣何成為“謎基金”
- 2011-05-17三聚氰胺賠償基金運作不應成謎
- 2008-12-31理性看待奶企的醫(yī)療賠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