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樣一個慘不忍睹的道德低谷開始,近30年來,,盡管年輕人素質(zhì)在一代代不斷提高,,我依然認為:我們社會整體道德水平,還是不容樂觀,。而我想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中國商人階層的道德素質(zhì),,固然絕不是最低的之一,但也不會是最高的那一群,。尤其令人尷尬的,,是多數(shù)中國商人必須面對的所謂“財富原罪”問題。正是這種現(xiàn)狀,,導致了中國人,,無論總體社會還是商人階層,都有在道德上急于證明自己的欲望,。
僅僅在若干年之前,,中國商人階層對“慈善捐款”還非常冷淡。2004年中國才出現(xiàn)了由外國人胡潤編制的第一份慈善富豪榜,。當年榜單第一名捐款不過2.1億元人民幣,,而最后一名上榜者(第50位)全年捐款只是300萬元而已。其后短短幾年,,“首善”不斷易主,,紀錄不斷打破。2011年同由胡潤編制的慈善榜,,首善捐款高達45億元,,而第50名捐贈額也提升到3000萬元。短短幾年中發(fā)生的這場“富豪道德大躍進”,,這捐款數(shù)字火箭般地攀升,,能說明中國富人階層脫胎換骨,在幾年間道德水平上漲了10倍甚至20倍嗎,?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不過是中國的商人階層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較為簡便易行的通道,,可以輕易讓自己擺脫“原罪”的困擾而已。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曾宣稱,,捐款就可以上天堂,,乃至公開販賣“贖罪券”。我猜測,在迫切捐款的富人當中,,有不少恐怕很希望中世紀教會說的是真理,。
而社會大眾呢?大概也恰恰是在長期的道德饑渴下,,恨不能把看到的任何一點螢火都當成是星光,。本文開頭說到的兩種社會心態(tài)——捐錢不論錢財來路,捐得越多功德越大——或許就是這種道德饑渴癥的表現(xiàn)吧,。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一個有關善惡的最樸素觀念:金錢是買不來道德的,!當善行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當黑社會捐錢也被知名的主旋律導演認為是一樁好事時,,類似陳光標先生這樣,,要求災民舉著受捐的人民幣和自己合影,又有什么好奇怪呢,?
什么是比捐出20億或者“裸捐”更困難的善行呢,?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下,那就是“不作惡”,。在一個你很容易就可以同流合污甚至為虎作倀的社會,,在一個你有了錢就可以在很多領域為所欲為的社會,尤其在一個你為了掙錢可能會不得不在道德上妥協(xié),、而在道德上妥協(xié)越多就有可能掙錢越多的社會,,在一個你恪守道德底線可能甚至被自殺、被精神病而突破道德底線卻可能有無數(shù)榮譽光環(huán)乃至被封為“慈善家”的社會里,,真正的“首善”應該是誰,?是打算去美國華爾街發(fā)錢的陳光標先生?是曹德旺,、王健民先生(雖然我非常敬佩曹王兩位先生)嗎,?還是某個姓名不能為大眾所知、聲音不能為大眾所聞但是卻在默默為社會道德底線而斗爭的人(或者一群人),?
在今天的中國,,“不作惡”,尤其在商業(yè)活動中不作惡,,應當是衡量善行的首要刻度,。 (作者系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