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招聘會,,一些小企業(yè)為了吸引更多的求職者,,常常會使出很多招數(shù),而通過掛大企業(yè)名號招攬人才就是其中一招,。昨天上午,,福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上,就有幾家企業(yè)“傍名牌”,,想以此招攬更多人才,。(東南網(wǎng)2011-04-17)
應該說,小企業(yè)“傍名牌”帶來了人氣,,卻也容易誤導求職者,。已畢業(yè)兩年的農(nóng)林大學學生陳同學說,他曾在一家網(wǎng)絡公司上班,,但3個月后就辭職了,。他說,在進公司之前,,公司人力專員告訴他,,他們公司跟一家國內(nèi)有名的網(wǎng)站有直接的合作,。但是上班后,他才發(fā)現(xiàn),,除了在該著名網(wǎng)站上投放了一點廣告外,,兩家公司沒有其他關系。
在目前的人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小公司不惜在招聘會上為“套”人才,,千方百計傍大企業(yè)。像這樣“傍名牌”的招聘企業(yè),,在招聘廣告中將企業(yè)形象,、崗位要求等濃墨重彩、洋洋灑灑,,唯獨在“企業(yè)原始身份”這個“敏感問題”上卻避口不談一帶而過,,讓不少求職者“霧里看花”。
招聘單位之所以青睞“傍名牌”,,其理由可謂“冠冕堂皇”:一是“傍名牌”可以吸引人才注意,,避免人才討價還價時因招聘單位身份的尷尬;二是對于那些中高級人才,,如果“傍名牌”,,求職者有安全感和向往的沖動,增加招聘成功率,。
“傍名牌”招聘人才,,不僅是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就業(yè)市場不成熟的表現(xiàn),。期盼更多的用人單位對“傍名牌”保持足夠的敬畏,,在招聘人才時告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姿態(tài),理直氣壯地亮出自己的底牌,,讓求職者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用人單位目前的準確各方面情況,,為求職者個人定位、真實“對號入座”,、提高求職成功率提供方便,。
利用求職者對名牌企業(yè)的追求效應,用人單位搞起“貓膩”,,盡管能騙得一時,,但在水落石出之時,眾多求職者感覺“傍名牌”沒譜,、沒有安全感,,甚至懷疑用工單位的誠意,紛紛離職,用人單位“套”人才的初衷盡管是善意的,,可是最終只會落得“啞巴吃黃連”的結局,,讓“套”人才的目標徹底落空,豈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