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平陰縣推出“自行車公務”:將300輛統(tǒng)一型號,,統(tǒng)一顏色的自行車配發(fā)給全縣32個機關事業(yè)單位,,并發(fā)出公務外出在5公里以內(nèi)的,,盡量騎公共自行車的倡議(4月9日《山東商報》)
長期以來,,公家人,,辦公家事,開公家車,,名正言順,,順理成章。至于因此造成的資源浪費,,政府財政負擔加重,,那些坐享其“車”者很少會去計算,頗有點崽花爺錢心不疼的心理,。當局者迷(不管是真迷還是假迷),,旁觀者的眼睛卻是雪亮的,近年來,,民意的板子越來越密集地打向公車,。在今年的兩會上,公車浪費成為焦點話題,,公車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
公務自行車的推出,可以說是公車改革很好嘗試,。這不是平陰縣首創(chuàng),,從今年年初開始,武漢市金牛區(qū)教育局就購進5輛公務自行車,,倡導公務員綠色出行,。更早在去年11月初,四川綿陽交警就開始試行在執(zhí)行公務時把開汽車改成騎自行車,,12月9日,,德陽國稅也推出公務自行車。但是,,一下子配發(fā)300輛,,在全縣推行“自行車公務”,這在全國還是第一次,。節(jié)約,、環(huán)保、綠色,、親民,、健身,算起細賬來,,這公務自行車一身都是寶,,如果真的能推而廣之,于國于民都是一件好事,,但是還是有人質(zhì)疑,,認為這不過是在作秀,。民眾的懷疑從何而來?
“公務外出在5公里以內(nèi)的,,盡量騎公共自行車,。”其一,,這個5公里的概念很模糊,,看似框框很規(guī)范,但是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很難界定,,一緊一松,,公務自行車的輪子就跑偏了。其二,,這“盡量”二字很耐人尋味,,那些習慣了以車代步,不愿意騎自行車破壞自己高大形象者,,是不是就可以“不盡量”?。?/p>
說白了,,倡議是好的,,但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相配套,公務自行車還真容易淪為一場華麗而不實用的“秀”,。這就像此前的官員申報財產(chǎn),官員寫工作日記一樣,,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但就是因為太具彈性,太不具約束力而被民眾廣為質(zhì)疑,。這次平陰縣推出的“自行車公務”,,好處一大堆,真的希望能有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與其相輔相成,,達到預期目的,,繼而退而廣之,在全省,、乃至全國刮起一股低碳風,、廉政風。至于公務自行車是不是秀,,暫且不妄下斷言,。俗話說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公務自行車到底能跑多遠,,讓我們騎車看唱本——慢慢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