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到開會,就有領導口若懸河,,而所有與會人員聽得云里霧里,。針對此種情形,湖北武漢市委,、市府辦公廳將下發(fā)改進會風的文件,,要求全市性會議領導講話不超過8000字,一般性會議不超過5000字,并提倡即席講話,。(4月7日《武漢晚報》)
長期以來,,各地文山會海不斷,官員發(fā)言時往往長篇大論,,“假,、空、套”話一直為公眾所詬病,。記得2008年12月,,湖南衡陽市召開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有6名干部在會議期間打瞌睡,,此事被國內(nèi)多家媒體報道后,,6名“瞌睡干部”被免職。筆者當時曾撰文《不妨為“瞌睡干部”鼓鼓掌》,,理由是官員講話滔滔不絕,,完全不顧及“聽眾”的感受,面對此等長而乏味的發(fā)言,,“瞌睡”一下又何妨,?對比之下,湖北武漢市的做法就值得稱贊,,暫且拋開講話內(nèi)容不說,,能夠從精簡講話字數(shù)入手進而節(jié)省會議時間,,實際上也是一種進步體現(xiàn),。
誠然,限制官員講話字數(shù)并非解決問題的“殺手锏”,,但對于促進精簡會議風氣的形成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武漢市通過市委、市府辦下發(fā)文件,,力求改進會風,,但文件的局限性也明顯存在,那就是如何將文件形成一種長效機制,,讓廣大領導干部自覺遵守,,一旦違反文件精神是否有相應的處罰機制進行約束,這些都應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一次會議上某某領導講話超過了8000字的限制,“聽眾”不可能審查領導講話字數(shù)是否“超標”,,此種情形將如何處置,?換言之,即使明知領導講話“超標”,領導大權在握,,公眾又能如何,?很顯然,限制領導講話字數(shù)還需要一系列的相關措施來規(guī)范落實,,否則,,文件很可能流于形式,成為公告欄里的一道擺設,。
此外,,限制官員講話字數(shù)最關鍵的一點還在于,官員講話都講了些啥,?倘若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造福于民的好政策、好方法需要民眾耐心聆聽,,哪怕官員連續(xù)講上三天三夜,,民眾的心都是熱乎乎的,鼓掌的聲潮將一浪高過一浪,。反之,,即使連標題帶標點確實限制在8000字以內(nèi),講話的內(nèi)容仍舊“假,、大,、空”,民眾照樣不領情,,相反還會對政府的公信力產(chǎn)生質(zhì)疑,。從這個意義上說,限制官員講話字數(shù)雖然有進步性,,但遠不及官員講話“質(zhì)量”重要,,官員的講話有多少實際性的東西,是否跟會議主題密切相關,,是否會收到實效,,會議形成的決議能否對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廣大民眾的幸福指數(shù)起到推動作用,,這些才是重中之重,,惟有如此,官員講話才能真正步入主題,,還原會議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