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當房奴,,死了當墳奴”,,聽起來不免有些許悲愴,但細看今天墳地的價格,,真有讓人死不起的感覺,。長命百歲固然是好,,嗚呼哀哉是自然規(guī)律??墒?,人活著的時候只要有口氣在,,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沒有房子只要不和住得起別墅的人攀比,,可以搭間簡易棚子,,只要能擋風避雨就行,可是那口氣沒了可不是自己能作主的,,糟塌的是自己,,受累的是兒孫。難怪有人嘆息:可悲的不是房奴而是做不起房奴,,更加可悲的不是做不起房奴而是做不起墳奴,。
今天從媒體看到《公墓使用有年限 20年后需續(xù)費》,記者列出“買了墓地是否有產權,?公墓使用年限是多少,?該交多少管理費?如果不交墓地如何處理”等問題,。記者雖然一一作了解答,,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卻告訴當今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人:死不起!墓地的價格按平方米計算不比黃金樓價低,。可是,,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老了終究要入土為安,而這個“安”字太過于沉重,,它拷問的是晚輩對長者的孝心,。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有人在長者活著的時候不管不顧,,但長者離世時《愛拼才會贏》,、《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樂曲卻熱鬧得超出想象。即使晚輩再有多前衛(wèi)的思想,,因“人言可畏”也不敢輕意地,、了草地“善后”。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人們劇烈的思想掙扎中,,讓“墳產開發(fā)商”和房產開發(fā)商一樣得到了便宜,活著為房產開發(fā)商打拼,,死了還得拖著兒子為“墳產開發(fā)商”不遺余力地作貢獻,。
其實,面對可悲的不是房奴而是做不起房奴,,更加可悲的不是做不起房奴而是做不起墳奴,,倒不如想開點,,生者不當房奴,逝者不當墳奴,,讓生者提高幸福指數(shù),,讓逝者走得有尊嚴,別在越來越少的墓地資源和高得嚇人的墓地價格面前發(fā)愁,,真到那一天就用余力吼一曲《敢問路在何方》,,然后灰灑江山,前不懼道路艱難,,后不給子孫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