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北京《教育規(guī)劃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正式公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將制定來京務工隨遷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辦法,滿足符合條件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打造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的綠色成長通道”均在正式《綱要》中被刪除。
去年7月頒布的國家《教育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到“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的辦法”,這被認為是亮點之一,。晚于國家《教育規(guī)劃綱要》出臺的北京《綱要》征求意見稿提到的相關(guān)做法,也被認為是亮點,。而現(xiàn)在在正式文本中被刪除,,給人的感覺是,地方在推進這一改革時打“退堂鼓”,,國家教改能否落地懸念倍增,。
前不久兩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進異地高考,,時間表不會長,。這讓人困惑,北京既已準備推進異地高考,,怎么取消“隨遷子女在京讀高中”的條文呢,?就在3月24日,20名學生家長還就流動人口子女在就讀地參加高考問題再次向教育部遞交建議書,。教育部有關(guān)人士表示,,“異地高考”正在調(diào)研,制定工作方案,,但目前還沒有出臺時間表,。怎么轉(zhuǎn)眼說法又變了呢?
在筆者看來,,對異地高考這塊“硬骨頭”,,國家教改和地方教改的關(guān)系并沒有理清。國家想交給地方試點,,但地方不愿接手,。改革就這樣被耗著。
雖然公眾對大城市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帶頭推進教改,、促進教育公平,但地方政府首要考慮的是本區(qū)域內(nèi)的教育,,必然站在地方立場構(gòu)思未來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因此,解決異地高考問題,,涉及全國范圍內(nèi)的高考組織,、錄取資源調(diào)配問題,應是國家層面的教改。近期多位地方行政官員明確提到,,異地高考是全國性制度,,不是地方所能出臺的。已啟動異地高考試點的重慶當?shù)赜嘘P(guān)負責人稱,,他們沒有具體方案,理由是,,“異地高考涉及到流入地流出地的協(xié)調(diào),,需要教育部全國層面的統(tǒng)籌。且改革辦法涉及高考制度的公平,、公開,、公正,地方上不敢輕舉妄動,?!?/p>
與異地高考類似,推進大學去行政化改革,,也是國家層面教改,,不是一地、一校努力就能做到,。從目前教改推進看,,存在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模糊的問題。已啟動的500項教改試點,,都由地方或具體學校推進,。單從承擔的改革涉及的利益調(diào)整看,就基本可以判斷,,其中有一些作為不會太大,。
由此,教改需要對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的責任,、任務,,進行全面梳理、重新界定,。以筆者之見,,異地高考、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shè)這類改革,,都應在國家層面出臺方案,。為保證方案執(zhí)行力,應提交全國人大討論,、審議,,確定明確的任務與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