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老知青長期流浪凸顯社會救助的缺失
www.fjnet.cn?2011-03-23 16:52? 李六合?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47年前,,年僅17歲的吳某藻初中畢業(yè)后,,來到莆田大洋鄉(xiāng)三角丘農場,,成為一名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47年過去了,,這名年過六旬的老知青因為家庭窘迫,,淪為以撿食垃圾為生的流浪者,他說他已在街頭流浪了近17年,。(3月22日海峽導報)
看了這個報道,,筆者認為,老知青吳某藻街頭流浪了近17年固然有他個人和家庭的原因,,但他流浪這么長時間,,凸顯社會救助的缺失。
社會救助制度是社會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救助的任務,,一是對本轄區(qū)的居民,因各種原因難以維持其基本生活而給予資金或實物的求助,;二是.對非本轄區(qū)戶籍,但在本轄區(qū)內因突發(fā)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外來人員,、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老知青吳某藻的情況顯然屬于后者,。
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利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救助行為是政府對流浪乞討人員應盡的義務。國家的《救助管理辦法》規(guī)定,,對流浪的老人要引導到救助站,,提供住處等,如果當?shù)亓骼似蛴懢戎贫冉∪?,老知青吳某藻老人在街頭流浪了近17年,,政府有關部門就不會視而不見,就不會讓其露宿街頭或住廁所里。就會把他請到救助站,,幫助這位體弱多病的老人與前沁農場聯(lián)系辦理相關福利事宜,賦予其充分的生存權利,,結束17年流浪乞討生活,。
因此不斷完善覆蓋城鄉(xiāng)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困難老人救助制度,,有效提高了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讓老知青吳某藻這樣的流浪老人也能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應是政府關注民生的一部分,。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