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農民工自身的“升級”走在了東部產業(yè)升級的前面。應該說,,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新一代的農民工無論在年齡、知識結構,,還是價值觀等方面已經完全不同于第一代農民工,。這個群體的特點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相當一部分從小跟著父輩在城市的邊緣地帶生存,,身上既有父輩留下的痕跡,,更有徹底擺脫父輩們艱難生活、融入主流城市生活的愿望,。很顯然,,這是一個身份與思想割裂的主體,他們以農民的軀殼,,懷揣著城市人的夢想,,對于他們而言,生活的意義不是在一個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企業(yè)里謀求養(yǎng)家糊口,。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勞動技能甚至比部分大學生都要強,。對他們而言,就業(yè)已經是一個多項選擇題:在企業(yè)薪酬很低,、工作環(huán)境很差的情況下,,他們會主動有意識地做出其他選擇。
就此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民工荒”事實上成為倒逼中國發(fā)展模式轉型的最有希望的自發(fā)性力量。其實,,無論是經濟結構的調整,,還是發(fā)展模式的轉型,本質上都是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是財富的重新分配,,在時下利益博弈日趨尖銳的情況下,政府的強制性政策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成效不會太大,。而只有這種自發(fā)的,、結構性的變遷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和利益格局的重整。除此之外,,西部通過這幾年的追趕,,通過復制東部的發(fā)展方式,使得東部在農民工爭奪方面有了競爭者,。這種競爭的倒逼,,將使得東部要么放棄目前的發(fā)展模式,要么徹底被西部超越,。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我們再也沒有聽到前幾年對勞動法和農民工工資的瘋狂叫囂,就是例證,。
當然,,中國的農民工“升級”還有很大空間,在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的排名里,,中國的勞動技能僅排在第59位,,和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原因是我們缺乏一個高端產業(yè)工人的供應結構,。一個正常的產業(yè)發(fā)展的人力資本的結構,,應該是一個紡錘形,也就是說高級技工占35%,,中級的占50%,,低級的占15%,。但我們現在最大最底層的部分是非技術人才,,在技術人才中,45%是中級的,,低級的也是40%左右,,剩下的才是很少一部分的高級技工。這意味著中國的農民工在經過觀念和身份的升級之后,,立即將進入產業(yè)技能的升級,,而這種升級本身將成為最終逼迫中國產業(yè)升級的力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抗拒這種變化。
東西部對農民工的爭奪會更加猛烈,,這是肯定要寫入中國經濟史的里程碑事件!
- 2011-02-10“農民工爭奪戰(zhàn)”不能改善賣方境遇
- 2011-02-09農民工,,你將“農民”到何時,?
- 2011-01-30包機送農民工彰顯城市良心
- 2011-01-1112年回家1次,農民工的痛
- 2011-01-05農民工圓夢 只是北大并不夠
- 2010-12-24新生代農民工為什么要“甘于貧困”
- 2010-12-24拆違建,,不能冷漠了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