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不是病。那是傳統(tǒng),,能不能滿足人民回家團圓的愿望是目前最大的民心工程,。
但有家不能回就是病。人越窮就越回不了,,這說明春運有病。
鐵道部說,,病根子在運力,,其實不全對,有些人搞車票就易如反掌,,有些人就得裸奔,。
您想啊,中國就稱人多,,神馬資源不稀缺啊,,關(guān)鍵在于分蛋糕的人能不能最后領(lǐng)到蛋糕——但他們不敢也不愿,說到這,,就深了,,且短時間也看不到治愈的希望。
不說了,,大過年的,,還是談點讓人開心的事,。
全民回家自然伴隨著全民娛樂,過去中國窮,,啥都短缺,,連過年娛樂都得拜托央視給集中辦一臺春晚,一辦就20多年,,現(xiàn)在難以滿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只能靠趙本山這釘子戶老驥伏櫪,愁得滿頭白發(fā)只想轍逗大家一樂,,事后還被精英們扣頂降低全民品位的大帽子,,長江以南的觀眾則因為理解東北話有難度義憤填膺。
一個擁有13億的民族,,走過改革開放32年歷程,,日常娛樂方式如此差異與多元,連裸照都在網(wǎng)上看膩了,,靠單一的“放爆竹,、吃餃子、看本山”方式過年,,本是極其荒謬的一件事,。
更麻煩的是,這樣的集中辦春晚模式像病毒一樣傳染,,各地區(qū),、各部門,只要有銀子,,就紛紛請明星大腕,,不顧勞民傷財?shù)馗L辦春晚,成為央視春晚的衍生品,。其實這些錢能發(fā)送給窮人,,讓其按自己需求娛樂下,倒算善莫大焉,。
目前,,世界上沒有一種娛樂和晚會能滿足所有人的訴求。春晚也不能,。
央視春晚之所以堅持至今,,和特殊歷史背景有關(guān)——火于貧瘠,衰于繁榮,。曾幾何時,,一個港臺三流歌手張明敏一夜之間就能成全民偶像。現(xiàn)在伴隨著開放的浪潮,,全球一流歌手的作品都能同步分享,,再創(chuàng)造出全民矚目的看點幾無可能。深層次的原因是在中國文化的字典里,,只有集體的概念,,沒有個人的訴求。神馬都需要集中,,需要弘揚長官意志,,需要完成對萬千子民的教化,但結(jié)果往往是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里,。
現(xiàn)在春晚的美譽度已經(jīng)降到歷史冰點,。開門辦春晚、創(chuàng)新辦春晚在層層審查面前幾成一個誘人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