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微博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它將手機和網絡無縫鏈接在一起,。與之相關的詞語,,“微眾”、“微革命”,、“微動力”,,在各大媒體的年終盤點中反復出現。其中新浪微博尤為引人注目,,僅一年的時間,,用戶就達到5000萬以上。從下半年開始,,幾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和微博有關,,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無法和微博在時間上競爭,每一個微博用戶都是潛在的記者,。但微博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是一種即時的、開放的媒介,,更在于,,“優(yōu)勝劣汰”的價值觀終于艱難地重建,并在微博上獲得廣泛認同,。
“逆淘汰”,,不論是非、只論出身,,以成敗論英雄,,這些“潛規(guī)則”在絕大多數時候暢通無阻,,甚至已經不是半遮半掩的“潛規(guī)則”,而是明火執(zhí)仗的“明規(guī)則”,。但是在微博上,,這些“潛規(guī)則”一一動搖。唐駿,、李一,、周立波,分別是商業(yè),、養(yǎng)生,、娛樂領域的“成功人士”,但是在微博上先后遭到毀滅性打擊,,面臨“劣汰”,。
與“劣汰”同步的是“優(yōu)勝”。許多維權公民并無任何資歷,,但是在微博上可以擁有話語空間,,如河南的李盟盟、江西的鐘如九,、山東的“青島橫槍立馬”,,在現實中求告無門,在微博上卻感受到古道熱腸,。維權公民,、知識階層和圍觀網友形成良性互動,以記者,、律師,、學者(尤其是前兩者)為主的知識階層人數有限,但卻是中堅力量,,這也使得維權行動趨于理性化,。
在微博上,粉絲數與影響力不再是絕對的正比關系,。娛樂明星擁有龐大粉絲數量,,但是在微博上,他們的聲音遠遠弱于知識階層,,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知識階層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娛樂明星只能以八卦來吸引公眾,。在這種氛圍下,,微博對娛樂明星構成輿論壓力,他們開始感受到對于公共事件發(fā)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遺憾的是,,由于大陸的娛樂明星缺乏介入公共問題的能力,,他們往往陷入兩難境遇:要么保持沉默,要么一旦發(fā)聲,,適得其反,。相比之下,港臺明星更有對公共問題的言說能力,,梁詠琪,、黃耀明均曾在微博上對大陸的公共事件發(fā)聲??上?,由于言說的限度,目前他們在這一方面難以對大陸娛樂明星具有示范性,。
有時,,微博會涉嫌“傳謠”,,“金庸逝世”的傳聞即是一例,。但是,微博具有自我澄清能力,,傳聞很快得以澄清,。李一于2006年正式獲得道籍,僅僅四年就擔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他還曾在電視臺表演閉氣“2小時22分”,,公證員證明真實、有效,。李一雖然黯然隱退,,但是參與制造“李一神話”的當事人,沒有承擔任何責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微博上,“金庸逝世”的傳聞導致一家媒體的高管辭職,。沒有誰會以李一事件為由,,主張取消所有電視臺、公證處和協會,,這不符邏輯,。同樣,以不實傳聞為由主張限制或者取消微博,,純屬“莫須有”,。
微博是媒介,不是烏托邦,。在我看來,,微博是建立現代社會的催化劑,,但是化學常識告訴我們,催化劑能夠改變反應速率,,卻無法改變反應的標準,。微博的網友能夠確立微博的規(guī)則是“優(yōu)勝劣汰”,但在微博以外,,“潛規(guī)則”依然通行,,微博效用甚微。唐駿的職業(yè)經理人生涯,,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李盟盟、鐘如九,、“青島橫槍立馬”在微博的絕處逢生,,只是個案,并不意味著其他公民的權利獲得了救濟,。更何況,,微博能否持續(xù)存在,依然是一個問號,。曾經正式運營的新浪,、飯否等各種微博,現在大都以“測試版”的形式出現,?!皽y試版”出現于正式版之后,由此可見微博的篳路藍縷,。
- 2010-12-22微博為什么這樣紅
- 2010-12-16名人開微博,,別玷污了自己的“羽毛”
- 2010-12-13讀得懂的微博,看不懂的伍皓
- 2010-12-10微博自糾與網絡空間的自治
- 2010-12-09假新聞是微博的阿喀琉斯之踵
- 2010-12-08金庸“被去世”誰對微博負責
- 2010-12-01公安微博必須向“少而精”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