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人事格局再次調整。12月11日,,外交部網站“主要官員”一欄顯示,,張志軍接替王光亞任常務副部長。在網站公布的簡歷中,,最后5個字格外打眼——已婚,,有一女。(武漢晨報12月12日)
開始以為只是外交部的新舉措,,后查閱外交部網站發(fā)現(xiàn),,由部長、7位副部長,、4位部長助理共12人組成的領導層,,簡歷中都涉及到家庭婚姻狀況和子女情況,而且此前幾屆領導簡歷也都是這樣,。有趣的是,,這屆中除部長助理劉振民標注為“已婚”、副部長翟雋“已婚,,有一子”外,,10位外交部領導都是“有一女”。
公布官員除照片,、學歷,、工作簡歷、職務之外的信息,,不僅使得以往公式化的簡歷更顯人性化,、更親民,也是干部任用制度自身改革的需要,,更是滿足社會公共和公眾利益的需要,。此前,浙江嘉興市就對擬選拔的副處級干部的配偶,、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員情況進行公示,引起強烈反響,。而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8.8%的人覺得當前官員個人信息不透明,81.7%的人期待官員信息充分公開。外交部在官員簡歷中雖只增加簡簡單單的5個字,,卻體現(xiàn)一種極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更因為發(fā)生在國家部委機關,顯得尤為有意義,。
這兩年,,有幾件干部選撥任用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如25歲的孫靚靚任團泰州市委副書記,、28歲的張輝任團山東省委副書記,、29歲的周森鋒任湖北宜城市市長。熱議往往伴隨著“熱臆”,,臆想其出身背景,。而官方每次都陷入被動,,在公眾的步步質疑下,,不得不慢慢抖出被選撥者的家庭、學歷等信息,。從網友的質疑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公眾表面是質疑新提拔的官員年齡小,、資歷淺,,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選撥任用官員缺乏透明度。在不透明的情況下,,公眾只能習慣性猜想,,然后動用“人肉”得到本應由官方主動提供的信息。
眾所周知,,官員是擁有一定法定公權力的特別群體,,這些權力是公眾讓渡的,所以他們應該隨時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而官員信息公開是實施社會監(jiān)督的先決條件,。這些年,我國也在對官員進行一些公示,,但不少是走過場,,除了豐厚的履歷外,不再有更多的信息,。今年,,中央《關于領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的公布,再一次引發(fā)公眾對官員財產,、投資,、資產等報告制度的熱議。其實,官員申報制度并不是沒有,,早在1995年和2006年,,我國都發(fā)布過干部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的相關規(guī)定。但制度是否有效,,最關鍵的是申報后要向社會公眾公開,,而此前都是組織內部掌握,是否真實不得而知,,核實也很難,。
監(jiān)督就是一場戰(zhàn)爭,唯有掌握的情況更多,,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對于一個官員,如果我們連他的家庭情況,、收入情況都不清楚,,還如何實施監(jiān)督之職。所以,,當外交部這些年一直堅持公示官員的家庭情況時,,盡管其公示的信息非常有限,但其他部委,、省市不能置之不理,,甚至連看稀奇的心思都沒有。因為,,一個常態(tài)的法治社會,,官員不應該由網友一個個“人肉”出個人信息,而要習慣向社會公開自己和權力有關的一切,,這也是正面回應“官二代”,、“官情婦”所必須的膽量和勇氣。
我們需要官員個人信息“公示”常態(tài)化地進入中國的政治生活,。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權力取信于民,增加公眾對公權力的信心,,也降低腐敗的概率,。
- 2010-11-19如何面對“聽話小乖乖”的簡歷
- 2010-05-24超千元的小學生簡歷用來做什么
- 2010-04-28“上百頁擇校簡歷”載不動家長擇校愁
- 2009-07-2420億簡歷浪費折射高校教育的適應惰性
- 2009-04-15大學簡歷注水折射社會嚴重誠信危機
- 2009-02-09“農民工簡歷”讓人怦然心動
- 2008-12-29大學生"信用檔案"能取代"求職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