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主流媒體都開通了副刊頻道或者文化頻道,,在此,筆者就圍繞主流媒體應如何引導中國文學走向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現階段,,網絡漸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平臺,網絡文學也以不可阻擋之勢侵入人們的生活,,特別是博客的普及讓更多人有了表達自己的平臺,。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可以促進我們國家精神文明的建設,,否則,將增加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因此,,在我們國家處于社會轉型期,道德體系及核心價值體系都還期待重建的時候,,主流媒體引導作用是必不可少,。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主流媒體如新華網,、人民網、求是理論網,、光明網等推出文化頻道或者副刊頻道是合時宜的,。
然而,在市場經濟下,,各類文學網站都以自己的運營模式把網絡文學推向市場,,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表面上看,,網絡文學迎來了一個發(fā)展的春天,,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并開創(chuàng)出新的文學樣式,,豐富著中國文學的內容,。但從本質來看,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仍然是有質的區(qū)別的,,網絡文學為追求點擊量而創(chuàng)作,,因讀者的鑒賞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導致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是非常粗糙庸俗的,。而傳統(tǒng)文學,或者稱之為純文學,,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并以“真,、善,、美”為創(chuàng)作目標,,致力于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純文學作家絕不會去考慮其作品的商業(yè)價值,。所以,,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在較量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前者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后者以精神食糧的形式存在,。而商品只能在交易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網絡文學不管內容和文筆如何,,只要能賣到好價錢就能受到大眾的追捧,。作為精神食糧的純文學慢慢被大眾拋棄,連致力于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詩人都被邊緣化,,現今連“詩人”這個詞在大眾眼里都成了貶義詞。
我一直在想,,中國純文學式微,、詩歌沒落、“詩人”成了貶義詞,,這是純文學作家的問題還是純文學作品的問題,?或者這是作家的問題還是讀者的問題?后來一位美國的漢學家趙教授對我講,,“中國問題的復雜性,,遠比我們能想象的復雜性更復雜,中國文學亦如此,?!闭J真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們覺得已經很清楚原因了,,其實我們知道的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因此,,那些跳出中國來看中國文學的人,,看得比我們更清晰。高行健到了法國而創(chuàng)作的《靈山》,,就是因為與祖國有一種“隔”,,反而提升了其作品的思想性。
先不深入討論中國文學的復雜性,,在純文學式微的今天,,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促進中國文學的繁榮和發(fā)展。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網絡文學以市場為導向,,在商業(yè)化操作中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yè),,而傳統(tǒng)文學的處境卻不容樂觀,其只能在堅守與退守中保住自己的陣地,。因此,,主流媒體的文化頻道或者副刊頻道應該定位為“引導文學走向,促進文學繁榮,,打造純文學陣地”,,在引導文學走向方面,應該著重做到如下四點:一是以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為導向,打造純文學陣地,;二是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原則,促進中國文學多元化發(fā)展,;三是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結合,,為文學精英提供交流平臺;四是引導作家在偉大時代創(chuàng)作偉大作品,,真正引領中華民族的精神走向,。
最后,希望主流媒體能堅守純文學陣地,,強化對中國文學的引導作用,,讓更多的作家在偉大的時代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促進中國文學的真正繁榮,!
- 2010-04-09麥家為何對網絡文學如此仇視,?
- 2010-01-06文學的巴金不演市場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