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子沛 (作者曾在廣東省的公共部門和信息領域工作十年,,現(xiàn)居美國匹茲堡)
奧巴馬就職的第一天,,就承諾要把政府的透明和開放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之后,,他連出重拳,,于去年5月推出了美國政府數據門戶網站Data.gov,;隨后又發(fā)布了“開放政府的指示”,,為政府各部門的數據公開工作制定了嚴格的時間表,。作為該項工作的總負責人,,聯(lián)邦政府首席信息官昆德拉解釋說,,這是一場數據民主化的運動,政府數據作為一項公共資源,,應該像天氣預報,、體育賽事和股票信息一樣實時公開。通過把信息的力量放到民眾的手中,,可以增加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對政府的監(jiān)督。
奧巴馬的改革到位了嗎,?信息真的在美國民眾手中產生了力量嗎,?4月5日,,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發(fā)生了一起死亡29人的嚴重礦難,全國為之震驚,。礦難后,,美國民眾也進行了一次網上追責,探究災難發(fā)生的原因,。與國內盛行的“人肉搜索”不同的是,,美國民眾采用的是“數肉”:找到數據,發(fā)現(xiàn)真相,。
礦難發(fā)生的當天,,民眾輿論的矛頭首先直指政府主管部門——— 美國煤礦安全健康局,第一個問題是:該局是否工作到位,、監(jiān)管得當,?
Data.gov的網站上已經公開了從地理人口到經濟能源等十余萬項來自政府各部門的數據資料,網民很快就在網站上查詢到答案,。出事的上大煤礦(UpperBig Branch M ine)屬于梅西公司(M assey Energy),,老板叫布蘭肯希普(Don Blankenship),其經營有46個地下煤礦,。在Data.gov上,,各煤礦的名字、地點,、所有人和經營人等資料都條目清晰,。在煤礦安全健康局的網站上,可以看到“煤礦警告,、命令和安全”的數據庫,,輸入“上大煤礦”,返回逾千條數據條目,,這些數據,,是該局對上大煤礦進行監(jiān)管的流水記錄。每一條記錄,,都包括檢查的時間,、結果、違反的法律條款,、處理的意見,、罰款的多少、已繳納的金額,、煤礦是否申訴等數據項,。
這些數據表明,上大煤礦的安全生產早已亮了紅燈,。該煤礦僅上個月就有53條違規(guī)記錄,,其中12條與地下逃生通道和通風設施有關,。2009年,上大煤礦共有515條違規(guī)記錄,,被處以897325美元罰款,,違規(guī)次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6倍。甚至在今年1月7日,,其又因為通風設施的問題,,被處以66142美元罰款,是罰款金額最大的一次,。
既然早已劣跡斑斑,,為何遲遲沒有關閉?——— 其實,,這1000多條數據記錄也提供了答案,。煤礦安全健康局的官員解釋說:為了保證公平,安全審查中設有申訴制度,,在最后的申訴結果出來之前,,無法關閉煤礦。不幸的是,,申訴過程復雜冗長,,梅西公司正好以此作為緩兵之計,不斷提出申訴,,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數據顯示,,在202項比較嚴重的警告中,,梅西公司對154項進行了申訴;對于前100宗大額罰款,,梅西公司只認了15%的賬,。
4月6日,礦難發(fā)生的第二天,,煤礦安全健康局特事特辦,,將上大煤礦的監(jiān)管記錄打包專列到一個文件中,供網民瀏覽,。這些數據是政府職能部門“有所作為”的最好注腳,,煤礦安全健康局也因此在民眾的視線中迅速“脫責”,關注的焦點很快轉移到梅西公司的管理層上,。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處罰,這貌似一場可以避免的災難,,梅西公司是何方神圣,,膽敢如此漠視政府的三令五申,、頂風作案?
還是歸功于奧巴馬的數據民主化運動,,梅西公司及其老板布蘭肯希普的政治影響力很快以數據的形式浮出了水面,。
在 一 個 叫“ 透 明 數 據 ”(TransparencyData.com)的網站上,網民可以查詢到和梅西公司相關的全部政治捐款記錄,?!巴该鲾祿本W站收錄了全美聯(lián)邦、州兩級政治競選的全部捐助情況,,從競選捐款人,、受益人、捐款額,,到時間,、地點,甚至競選結果的數據都在該網站上免費共享了,。數據表明,,自2003年以來,梅西公司有過326筆政治捐款共計287萬美元,,絕大部分是布蘭肯希普個人捐出的,。稍做數據分析,網民就發(fā)現(xiàn)了捐款的兩個特點,。一是近90%的捐款14筆共2485500美元流向了一個叫“以孩子的名義”的組織,;二是接受款項最多的個人是西弗吉尼亞州地方上訴法庭的法官本杰明(BrentBenjamin),計24筆共22500美元,,其次是現(xiàn)任州議員安第斯(Troy Andes),。
“以孩子的名義”也是一個競選組織,它在新聞網頁和視頻網站上留下的唯一足跡是一場罷免驅逐地方上訴法庭麥格勞(W arren M cGraw)法官的選舉運動,。順藤摸瓜,,網民很快發(fā)現(xiàn),這位法官曾作出過一系列對梅西公司申訴不利的判決,,至于現(xiàn)任州議員安第斯,,曾在梅西公司的公關部工作過。
2004年,,麥格勞法官敗選,,新當選的法官正是梅西捐助次數最多的個人:本杰明。
“本杰明”果然經不起搜索,。在美國最高法院的網頁上,,更多的故事浮出水面。4月8日,有網民貼出了其涉及偏袒梅西公司的案件鏈接:在一場涉及5000萬美元的索賠官司中,,他的陪審團投出了關鍵的一票力挺梅西,。但原告不服,繼續(xù)上訴到最高法院,,2009年6月8日,,美國最高法院認定本杰明接受過梅西公司直接和間接逾250萬美元的捐款,存在“重大偏袒”的可能,,判決其回避,。
至此,一幅充滿數據細節(jié)的圖像已經清晰地出現(xiàn),,災難發(fā)生的原因不言自明,。梅西公司利用申訴制度對付政府的監(jiān)管,一再拖延被關閉的命運,;同時通過政治捐款在權力機關安插扶持代言人,,以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都是在法律框架之內發(fā)生的,,梅西公司鉆的是制度的漏洞。4月8日,,網絡輿論,、新聞媒體又開始轉向,開始了新一輪制度層面的反思和批判,。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網上追責的過程中,網民還曝光了搜索到的其他一些數據:梅西公司下屬的另外一家煤礦魯比煤礦(Ruby Energy mine),,同樣岌岌可危,。2009年,魯比煤礦受到573次警告,、1668408元罰款,總數甚至比出事的上大煤礦還多,,唯一不同的是,,魯比煤礦受到的嚴重警告僅15次,較上大煤礦少33次,,這可能是它至今還沒“引爆”的原因,。如何完善制度、避免同樣的悲劇在魯比煤礦重演,,已經成為當下美國民眾熱議爭論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