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遺忘 南平血案中一種緊張的治理方式
www.fjnet.cn?2010-03-29 08:25? 劉林德?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礦難,、火災,、政府丑聞,、野蠻拆遷悲劇、群體性事件等,,我們幾乎不能例外地看到,,無論外界如何沸反盈天,不管民間如何議論紛紛,,事發(fā)地的公開輿論永遠波瀾不驚:短暫的調查和信息發(fā)布,,寥寥數(shù)語的調查結論和情況說明,看似迅速果斷的處理結果,,之后便是再也不愿提起的沉寂,。具體的處理中,則明顯地將受害者視為麻煩制造者,,以利益誘惑和強制手段讓他們接受處理結果,。很多時候,政府本身本非矛盾制造者,,但政府卻屢屢涉身其中,,將自己置于對立面,目的只求表面清凈和穩(wěn)定,,而矛盾的郁集,、人心的不滿、基本的人倫情懷往往被忽略,。
今天的事實是明天的歷史,,如果把視野放到更長的時間更大的領域,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創(chuàng)痛的歷史片段,,也在被希望遺忘之列,不去提及,,不去反思,,在平靜的表面下一往無前。
這是一種治理思維,,政府希望社會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讓社會循著政府希望的方向前行,矛盾,、悲劇和對此的記憶,,往往喻示著秩序的失范,、掌控的失效和前進的暫時停頓,于是希望將矛盾和悲痛壓制,,甚至遺忘,。這樣的治理方式,看起來果敢有力,,本質上則是緊張?zhí)撊?,希望掌控一切實際卻難以辦到,在這種張力下只好選擇一種表面化的力量,。
人是有記憶的,,歷史是有記憶的,盡管我們難免陷入悲劇和困頓,,但選擇遺忘就是失卻了療救的勇氣,讓社會不能從歷史的反思中汲取向上的力量,。政府無法包辦社會的一切,,包括人的記憶和情感,從這種緊張的治理模式中轉身,,相信社會有從悲痛和丑陋中自我修復的能力,,或許更能收獲善治和人心。
相關新聞
- 2010-03-29請南平還環(huán)衛(wèi)工見義勇為榮譽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