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婦女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還有一個消費主義運動的興起,,那就是家務勞動社會化,。準確地說,,這是家務勞動市場化。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庭生活消費品的市場化,,二是家庭服務的市場化,。其結(jié)果便是超市里的家居用品貨柜的增加,,以及家政服務這個第三產(chǎn)業(yè)的發(fā)達。同樣無可置疑的是,,這場消費運動在相當程度上解放了婦女,,使得她們多了一些選擇,而不必像傳統(tǒng)婦女那樣從女紅,、廚藝到相夫教子,,非得事事躬親不可。
不過仍然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一是家庭勞動并不能做到徹底的市場化,,比如上面那個笑話中,,“她”所干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外包出去,,但懷孕生子基本上還是難以脫身,。盡管男人懷孕、人造子宮等新聞時有出現(xiàn),,但無論從技術(shù)還是從倫理上,,目前都還不大可能普遍化。即便到了那一天,,第二個問題也還存在,,那就是家務勞動可以外包,為什么不可以自己干呢,?外包有價格,,自己干有沒有酬勞呢?大概這就是張曉梅委員提出提案的思路。這種思路對了前一半,,后一半?yún)s被人抓住把柄,。她提議讓老公發(fā)工資,這就等于承認并加強了男人的支配權(quán),。
在一個家庭中,,假如男女的勞動價值并沒有得到合理的評估,那么肯定不能由其中的一方來裁判,,而應該交給第三方來主持公道,。如此一來,這就不是一個所謂家庭內(nèi)部的私人問題了,,而是一個社會問題,。我讀了社會學博士鐘曉慧的文章《承認中國家庭及女性的福利承擔》之后,受到很大啟發(fā),。她認為承認婦女從事家務勞動的價值,,不是要老公來發(fā)工資,而應該讓政府來付酬,,因為婦女照顧家庭,,也是一種社會勞動。
很多人可能覺得難以接受,,你養(yǎng)孩子憑什么要社會負擔,?中國人的心理受人口政策影響深遠,老覺得生孩子是增加社會負擔,。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發(fā)達國家,生孩子以后,,或多或少地,,社會都會向家庭支付撫養(yǎng)費?!案@币辉~容易讓人認為,,這是政府對老百姓的恩賜。其實,,福利并非恩賜,,而是一種社會財富再分配,這是政府職責所系,。婦女在家撫養(yǎng)孩子,、照顧老人,怎么可能只是私人事務呢,?孩子和老人的事,,毫無疑問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完全應該拿到“兩會”上去討論。
有人會說,,就算社會應該管孩子和老人,,但是這并不是家務勞動的全部。你把自己家里的地板拖干凈,,自己享受了,,政府憑什么要給你付酬?這里也有一個觀念問題,。比如一個教授在家里做研究,,他也很享受自己的工作,覺得是為自己寫文章,,文章發(fā)表之后還獲得社會聲譽,,那么政府和社會是否應該為他支付酬勞呢?一個家庭的整潔和衛(wèi)生,,真的跟社會的發(fā)展沒有關(guān)系嗎,?
當然,這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評估體系,,這個體系不能對家庭主婦構(gòu)成新的壓迫,。既然教授在家里寫的文章可以體面地被評估,體面地獲得社會報酬,,為什么家庭主婦的勞動就不可以呢,?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承認了家務勞動的社會價值,。或者說,,這才是真正的家務勞動社會化,。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士)
- 2010-03-01老公給做家務老婆發(fā)工資并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