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xié)委員張曉梅提出“家務勞動工資化”提案之后,,引來無數(shù)嘲諷和挖苦,。這些輿論放大了她的提案中“老公給老婆發(fā)工資”的荒謬性,卻掩蓋了其中“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這個重要的論題——就這一方面而言,,它是今年“兩會”上最有價值的提案之一,。
家務勞動的價值幾何,,是一個最值得檢討的話題,,因為我們每天面對而又長期忽視,。有個經(jīng)典笑話道出了家庭主婦的辛苦:
某上班族男人羨慕當家庭主婦的妻子,求上帝讓他和妻子換位,,上帝答應了。第二天起床他就變成了“她”,,“她”為全家準備早餐,,還要依次喚醒他們,,給孩子穿衣。等“他”上班后,,“她”拖地洗衣準備午餐,。下午上超市購物后,趕到學校接孩子,,回家準備晚餐,。“他”吃了晚餐看報紙,,“她”則要洗碗拖地,,為孩子洗澡,為“他”熨燙衣服,。當“她”疲憊不堪地爬上床,,還要供“他”快樂。第二天,,“她”跪求上帝,,讓“她”變回男人。上帝答應了,,“不過,,至少要等上九個月,因為你昨晚懷孕了,?!?
忽視家庭勞動價值的并非只有男人。兩年前,,張曉梅委員也有一個提案引起爭議,。她建議將“三八”婦女節(jié)更名為“女性節(jié)”或“女人節(jié)”,以便將職業(yè)婦女,、知識婦女和家庭主婦及中老年婦女區(qū)別開來,。她犯的錯誤,跟那個笑話中的男人一樣,。家庭主婦自己,,也往往缺乏自我認同感,盡管每天辛苦勞累,,卻還是覺得自己沒干工作,。有人認為張委員杞人憂天,因為我國婚姻法已規(guī)定婚內(nèi)財產(chǎn)夫妻共有,,離婚時至少對半分吧,。問題是,離婚前或者終身不離婚,婚內(nèi)家務勞動的價值如何被承認呢,?
在中國古代社會,,女性處于男性的附屬地位,但是由于其對家族價值的強調(diào),,婦女的家務勞動得到了一定的承認,,所以有“孟母教子”、“岳母刺字”,、“王熙鳳治家”等故事流傳,。上世紀初開始的婦女解放運動,號召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這是無可置疑的進步。但是,,人們把走向社會與留守家庭對立起來,,將家庭主婦的價值貶低甚至負面化。現(xiàn)在回頭看過去,,對婦女的價值認可此長彼消,,有點“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意味,是一種不全面的平權(quán)運動,。
- 2010-03-01老公給做家務老婆發(fā)工資并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