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中央電視臺廣告部主任夏洪波已經(jīng)正式辭職,。2月24日下午,夏洪波一位朋友向《每日經(jīng)濟新聞》證實了此消息,。坊間傳言稱,,夏洪波辭職與央視虎年春晚植入廣告受到多方惡評有關。(2月25日《每日經(jīng)濟新聞》)
盡管有央視內部人士否認夏辭職與春晚植入廣告被批有關,稱其辭職報告是在春晚前就提出的。但這樣的說辭顯得過于勉強:夏洪波在央視廣告部摸爬滾打多年,,無論是能力和業(yè)績都沒什么說的,而且正值年富力強,、如日中天之際,,因為“工作難度大”而辭職顯然不合情理。即使真如此,,身為廣告主管,,選擇春晚廣告遭遇廣泛責難這個敏感時期去職,讓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作壓力,,而是輿論壓力,;而且,如果真是春節(jié)前遞交了辭呈,,莫非他存心把春晚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將全國人民喜愛的春晚搞臭后拍屁股走人,?不用說央視領導不答應,,就是對他今后履新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樣的推斷無疑是站不住腳的,。
央視春晚每年都要植入一定的廣告,,這已經(jīng)不是秘密,而且從媒體自身生存發(fā)展的角度看,,也不難理解,。因而,只要不影響節(jié)目效果和欣賞情致的前提下,,植入少量讓觀眾渾然不覺的廣告,,甚至讓廣告偶爾刺激一下觀眾的感官神經(jīng),大家也不致于過分較真,。怎奈今年春晚植入廣告之多,、表現(xiàn)形式之赤裸裸,終于突破了大家的忍受極限,,進而引發(fā)了鋪天蓋地的質疑和不滿,,“廣告中植入春晚”就是最生動、最淋漓盡致的諷喻,。而在當今中國的輿論環(huán)境下,,某件具有負面影響的公眾事件一旦發(fā)生,最終總要有人為此而扛起責任才得以完美收場,,而在這個事件中,,夏洪波當然成了不二人選,。
夏洪波去職,從某種意義上看,,不能不說是趙本山和他的本山傳媒的犧牲品,。今年春晚備受觀眾詬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大家出于對趙家班成春晚不倒翁和《捐助》小品植入廣告的反感,。就趙本山而言,,昔日尊為“大師”,奉為“小品王”,,甚至推崇為“藝術家”都說得過去,,可如今他的角色卻已經(jīng)轉身為不折不扣的商人。是商人就難免處處考慮商業(yè)效應,,正因為如此,,大家才對老趙成為春晚“釘子戶”頗有微詞,指其與春晚存在利益雙贏,。讓人沒想到的是,,春晚一直恩寵有加的本山集團卻沒有出手“救火”,相反“出賣”內幕火上澆油:在小品中加入的廣告都得到了央視的允許,。被推至如此尷尬境地,,夏洪波想不走人都難。
毫無疑問,,夏洪波的黯然出局,,成為虎年春晚的一大悲情人物,但夏洪波走了,,春晚還得繼續(xù),,畢竟她已經(jīng)成為國人一年一度共享的娛樂盛宴。而央視要發(fā)展,,春晚要光大,,廣告的支撐也同樣不可或缺。因此,,節(jié)目與廣告,、年味與銅臭味、觀眾欣賞訴求與媒介利益追求之間的博弈也將繼續(xù),。而在這種博弈中,,春晚能否越來越令人皆大歡喜,是嚴峻的考驗,,更是嚴肅的期待,。
- 2010-02-25趙本山如何領跑“最喜愛春晚節(jié)目評選”
- 2010-02-24哥喝的不是果汁是“春晚”
- 2010-02-23是什么讓春晚從“新年俗”變成“新庸俗”
- 2010-02-222010虎年春晚,憋就一個字
- 2010-02-20春晚不插點兒廣告是資源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