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不可扶”并非因為人心冷漠
www.fjnet.cn?2010-01-18 10:24? 劉洪波?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對老人摔倒無人扶這件事,,我不會指責任何人,那并不是一個冷漠的現場,,人們與摔倒的老人之間的距離感,,是這個時代陌生人關系的一種常態(tài)。
杭州又現“老人摔倒無人扶”事件,。一位老人摔倒在街頭,,不止一個人表現了熱心,送寒衣的,,送熱水袋的,,拿報紙給老人枕頭的,打120 的都有,,但沒人伸手去扶,。
對摔倒在街頭的人,人們正在形成避免身體接觸的共識,。因為“身體接觸”導致的疑似冤案,,已經不斷報道,在南京,,在鄭州,,有“助人被訴”的事情被媒體廣傳。這些當然是個案,,或者特例,,然而傳播的廣泛性足以形成一種有社會效力的提醒,使“危不可扶”成為相當廣泛的認知,。
我想,,相對于一般情況來說,扶危被訴如果真的有,,也屬于極為少見的情況,。而事實上,我現在仍然無法斷定扶危被訴的情況是否曾經發(fā)生,。南京彭宇案引起的震動無疑是巨大的,法庭調查也未能讓人明白事實到底是什么,。
南京判決的奇異之處,,是法官在無法判斷當事人是否負有責任的情況下,根據當事人將老人送到醫(yī)院“顯然與情理相?!倍卸伺碛畹拿袷仑熑?。這就在審判中將可能的道德行為歸入“不合情理”,。因為道德行為總是表現為熱心腸,而且越是高尚的道德行為越是具有在個人利益上有所付出的特點,,這就意味著,,一旦被人糾纏,在法庭上將會陷入無以自辯的境地,。
恐怕世界上最完備的倫理學教材,,也未曾設想過這樣的道德困境:當人們認為做一件日常好事會有法律后果時,他們是否應當寧可冒法律風險,,繼續(xù)其道德行為,。日常情況下的道德行為,往往并不像捕殺無辜那樣極端,,所以難以將道德沖突放大到生死高度,。
相關新聞
- 2010-01-17埋怨彭宇案“讓道德倒退30年”有何用
- 2009-06-0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南京彭宇案留下的陰影讓人心生悲涼
- 2008-03-19彭宇案和解,,道德傷口上的一把鹽
- 2008-03-19工人日報:彭宇案和解,道德傷口上的一把鹽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