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1月12日報道:前天南京飄起了雪,,在建鄴區(qū)江心洲街道,,一位九旬老太卻蝸居在自家院中的窩棚里。窩棚的四周用塑料布裹了一圈,,即使這樣,,仍然透著寒風,,老太有4個女兒2個兒子,而且都豐衣足食,。更令人詫異的是,,柴房是老太的兒子安排的,而柴房的一墻之隔,就是她外孫女家的房子,,但是用來出租和堆放雜物,。老人的鄰居說,有這樣的兒孫,,恐怕心比天還要冷,。
我感慨于柴房老太報道中的四個情節(jié)。其一:記者還了解到,,離窩棚不到100米,,矗立著老太女兒家的兩層小樓。媽媽住柴房,,自己住小樓,而老母親此時已經是風燭殘年,,何必呢,?反過來媽媽生下你們的時候,自己住小樓,,讓子女們住柴房,,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
其二:老人回答記者,,家里實在是沒有地方住了,,兒子就把她安頓在這里,她倒也無所謂,,一個快要死的人有張床躺著就行了,,只是這里太冷,她又渾身疼,,風一吹,,就更疼了。疼,,好疼,,當老人逝去之后,就沒有了疼,,沒有了感覺,,為什么不能讓自己的親生母親有一個不凍不疼的晚年呢?一個快要死的人有張床躺著就行了,,看來,,老母親并沒有任何奢望,有張床就行了,,可作為子女,,難道就忘了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自己長大的艱辛歲月了嗎?
其三:他們怕老人死在房子里,房子租不出去,。一點租金,,一條人命,一條自己本身生命所來源的生命體,,竟然比一點租金更不起眼,,一點租金竟然比母親的生命更重要,我不知道“孝”字如何寫了,。
其四:“我睡了過來,,小孫女就沒地方睡了?!蹦棠倘绱送磹坌O女,,在她饑寒交迫的時候仍然想著小孫女,母愛竟然如此偉大而不帶任何交換的條件,,想一想,,做子女的為什么就不能回報自己的父母于一二呢?可孫女又是如何說的:“你們把她搬進來,,我們怎么住呢?”她連個奶奶也不知道稱呼,,而只稱奶奶為“她”,她是誰,?僅僅是一個住在你們家柴房里的老太太嗎,?
我感慨于以上這四個情節(jié),可憐天下父母心,、奶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