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日,,湖南湘潭縣譚家山鎮(zhèn)立勝煤礦的火災事故,,已造成25人遇難。傷亡如此慘重,,湘潭官方6日提供的新聞稿中,,卻用“工作措施得力,取得很好成效”來描述搶險工作,,此舉招致熱議,,被網友稱為“最牛礦難新聞稿”。
都到了救死扶傷的緊要關頭,,有關方面不反躬自省,,卻還“在黑暗里尋找光明”,意圖造出一俊,、數(shù)俊來遮住百丑,。這種伎倆不新鮮,也不高明,,經不起網友和社會的質疑,。但問題是,面對不幸逝去的25個鮮活生命,,權力的喉嚨居然還能安之若素,,頗有底氣地打起“成績斐然”之類的官腔,這里面,,透著一種傲慢,更是一種冷漠,。
這種冷漠,,并不陌生。去年底鶴崗礦難發(fā)生后,,責任方的新聞發(fā)言人在100多個礦工遇難的慘痛事實面前,,還宣稱礦難中多數(shù)人獲救是主流。
在殘酷的“杯具”面前,,官腔舉起了“托盤”:或說明“成績”,,或擺出“主流”。在這些看似冷靜的表述中,,那些受到傷害的個體和生命,,那些刺痛社會神經的現(xiàn)實問題,,被有意忽略淡化,強行編織在“正面敘事”中,。在一些官員心里,,一個人,一群人乃至所有人的冷暖安危,、生死存亡,,僅僅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實是無足輕重的,。而怎么逃脫問責的利劍,,保住頭上烏紗,才是他們費盡心機進行“語言修補”的真正用意,。因此,,即便巧舌如簧,說得再天花亂墜,,人們感受到的只有徹骨的寒意,。
冷漠源于輕視。對生命缺乏敬畏之心,,悲憫之情,,對群眾利益缺乏責任意識,對民生疾苦缺乏人文關懷,,構成了所有冷漠官腔的潛臺詞,。而這些言論,反過來又成了一份不打自招的供詞,,供出了在某地某部門,,為什么會出現(xiàn)問題、釀成悲劇的精神根源,。
出了事,,就摘幾頂官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些官員的“心病”不除,,以人為本、群眾利益無小事等理念沒有在干部心里扎下根來,,成為執(zhí)政行事的鐵律,,事兒還會再出,冷漠官腔還會再有,。這不,,湘潭譚家山鎮(zhèn)的這次礦難,已經是5年來第三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了。
- 2010-01-09湘潭礦難新聞稿
- 2010-01-09礦難面前就別急著表功了
- 2009-12-01傳言能否逼出蔚縣礦難記者涉罪真相
- 2009-11-26礦難背后是財富倫理失范
- 2009-11-24鶴崗礦難
- 2009-11-23冬季礦難頻發(fā)緣于企業(yè)超能力生產
- 2009-11-23為什么安檢查不出新興礦難隱患,?
- 2009-11-19巨額賠付不能隱去“房山礦難”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