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兩岸對話呈現(xiàn)多層次,、多結構,、多面向的特點
謝郁認為,,從08年至今,,兩岸的對話形成了多結構,、多面向的平臺,,最高層次就是國共平臺——兩岸執(zhí)政黨領導人的直接對話,,對兩岸關系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高層次的溝通和對話,,雙方了解對方的想法,,最后達成共識,,為兩岸關系未來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2009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并舉行會談,,這次會談是2005年原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登陸建立的兩岸政黨溝通交流平臺的繼續(xù),、繼承和發(fā)展。2005年開啟的兩黨領導人高峰會談,,對兩岸關系長久發(fā)展功不可沒,,是一個開創(chuàng)歷史、有里程碑意義的平臺,,使得兩黨的對話建立在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之上,。
謝郁表示,09年胡錦濤與吳伯雄的會見,,實際上是雙方在新形式下對兩黨交流平臺的一個新發(fā)展,,從08年到現(xiàn)在,兩岸的對話形成了多結構多面向的交流平臺,,國共交流平臺從大格局著眼,,規(guī)劃兩岸關系未來的發(fā)展,鞏固兩岸領導人對話的政治基礎,,這是最高的,、一定要強化的層次。
兩岸對話的第二個層次是海協(xié)與?;鶅蓵?,是一個實務面、操作面,、技術面的平臺,,很大程度上是把兩岸的一些愿景和一些共識,落實為具體的成果,,簽署一些具體協(xié)議,。
而兩岸對話的第三個層次則是海峽論壇等民間交流平臺,有學術交流,、經(jīng)貿(mào)洽談,、文化藝術交流等等,很像一個多渠道,、多層次的嘉年華會,,這就體現(xiàn)了胡總書記的一句話,“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成果由兩岸人民共同享有”,。在這個縱向結構,、三個層次中,兩黨對話是高瞻遠矚,,是掌握大方向的平臺,,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
- 2010-01-08兩岸同盟要向國際標準宣戰(zhàn)
- 2010-01-03兩岸政治軍事浮上臺面 臺媒猜大陸2010推政治對話
- 2009-12-31翹首望新年 2010年兩岸交流新“盼”點
- 2009-12-31兩岸應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破解難題
- 2009-12-29兩岸人均GDP變化決定臺灣人心向背
- 2009-12-292010年,,臺灣民眾對兩岸關系盼什么,?
- 2009-12-29性格使然 兩岸問題上馬英九過度遷就綠營
- 2009-12-28兩會會談三協(xié)議讓兩岸得利 社會反響強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