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官員受賄266萬被捕,,常寫反腐倡廉雜文,。重慶渝中區(qū)某局建房辦主任徐鳴,,利用負責本單位建設(shè)項目的機會,,15次收受承包商或供貨商“好處費”,,總計受賄266萬元,。徐鳴在上世紀90年代喜歡寫雜文,,都是以反腐倡廉為題材,,文筆犀利,,針砭時弊,,很有個性。(12月16日《重慶晚報》)
一位文筆犀利的“雜文家”,,最終卻淪為了可恥的貪官,。意外嗎?一點也不。世上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多了,,更何況人還是會“變”的。惟一令人好奇的是:徐鳴當年寫下那些針砭時弊,、文筆犀利的文字的時候,,是否料到自己將來也會重蹈貪官前輩的覆轍?當他終于開始大肆受賄的時候,,又是否回想起自己以前的“激揚文字”,?!
貪官和“雜文家”,,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身份,,在貪官徐鳴的身上得到了奇妙的統(tǒng)一。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并不罕見,。甚至,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官場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貪官都是“雜文家”,。有關(guān)社會生活、文化動態(tài)以及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雜論、隨筆,,都可歸入雜文——而這些,,正是貪官們最擅長的!
貪官們在大會小會上的講話是好“雜文”,。他們的每一次講話,,都是那么的義正詞嚴,都是那么的擲地有聲,。尤其是講到廉政的時候,,他們更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如果將其講話整理出來,,雖不至于字字璣珠,卻也導(dǎo)向正確,、說理透徹,。例如胡建學(xué)曾這樣解釋“錢”字:“錢”是什么?“錢”就是兩個持“戈”的士兵守著金庫,,伸手就要被捉,。說得多深刻啊,,說得多精辟啊,誰能說這不是一篇絕妙的微型雜文呢,?
貪官們在媒體上發(fā)表的署名文章是好“雜文”。只要有一官半職,,每年總要有幾篇文章面世——有的是自己寫的,,有的是秘書捉刀。這些署名文章跟會議講話相比,,更是高屋建瓴,、立意高遠,要多正確有多正確,,要多豪邁有多豪邁,。或探討如何“執(zhí)政為民”,,或分析怎樣“廉潔奉公”,,寫到動人之處,更是有催人淚下的功效,,簡直令大多數(shù)真正的雜文家都自愧弗如,!
實際上,貪官們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篇好“雜文”呢,?說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臺上一套、臺下一套,,今天一套,、明天又一套……此種兩面三刀宛如精神分裂的舉止和表演,無不透著股子幽默和諷刺的意味,,分明是對雜文特色的最生動詮釋——說貪官們是“活的雜文”,,恐怕也不為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