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稱“川農大政工老師”的網友以給川農大校長寫信的方式發(fā)帖,稱在清查欠學費學生時,,一名家庭經濟條件及學習成績落后的雙貧生萌生退學念頭回家,,為此他深感不安,并對學校提出建議,。帖子在網上立即引起熱議。校方回應稱,,“學校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一名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被退學,,對于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生,我們會全力給予幫助,!”但學校還是委托媒體幫忙全力尋找那名大三“雙貧生”,。(《成都商報》)
應該說,,這位“老師”不論其真實身份是什么,但他能夠有勇氣發(fā)貼“揭丑”,,意味著他并沒有喪失為人師表的基本良知,。但問題是,摧毀了一個貧困生的夢想,,僅僅在學校一方嗎,?這個問題顯然沒有這么簡單。
在貼子里,,這位“老師”披露,,“我們在用一些極不正確的方式在逼迫他們走向失學。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現(xiàn)象是,,幾乎八成這樣的學生,,在欠學費被關閉教務管理賬號前成績都很優(yōu)秀,而從那之后則迅速滑坡,。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毀滅了一個又一個的‘好苗子’?”他的潛意思是,,大學似乎已成為唯利是圖的商人,,如若學生欠下學費就等于走向失學,成績也會一落千丈,。不過且慢繼續(xù)推理下去,,譬如即使大學很市儈,學生就應該自暴自棄嗎,?失學之后難道就沒有夢想的種子了嗎,?我們似乎把大學教育看得太重了。誠然,,優(yōu)良的大學教育以及其配套的制度,,可以讓大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向社會上層流動,但現(xiàn)在“畢業(yè)即失業(yè)”,、“畢婚族”已經風行一時,,對于這樣的大學教育又能抱持多大的希望和夢想?
我們當然也可以將“雙貧生”的問題一股腦怪罪于學校一方,。甚至連老師也只是愛才如命,,是冤枉的,只有學校才是萬惡之源,。隱隱之間,,在這場爭論中,大家難道沒有嗅出這樣一股氣味嗎,?然而,,當大學面臨財政投入不足,,而且連基本的人文關懷都難以澤披學生之時,再加上愈加明顯的未來不確定感,,大學本身就已是特殊的“雙貧大學”,。試想,這樣的“雙貧大學”又該如何救贖眾多的“雙貧生”,?
雖然,,我們也可以說這個社會太缺乏能讀懂“窮人教育學”內涵的人,但如何保證教育公平,,并讓所有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學,,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解決這一問題至今仍遙不可及,。教育本身是一種帶有一定程度的公共產品性質的特殊資源,,教育也是社會階層流動的主要方式。但它也有可能受權力和金錢的影響,,帶來強勢階層壟斷受教育機會和階層結構固化的負面效應,。當教育資源極度向上聚集,當受教育的門檻越發(fā)高時,,就會稀釋底層人群受教育的機會,,窮人更有可能會因為選拔不公,永遠失去向上層流動的機會,。這就有可能形成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富者可以輕松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窮者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亦難如愿以償。在筆者看來,,這種社會的不公,,加劇了教育不公。反過來,,教育公平不復存在,,那些作為穩(wěn)定社會具有的公平、正義,、秩序等特征均成為幻象,。此時,任何一種微弱的力量都足以摧毀每一個“雙貧生”的夢想,。
- 2009-11-18貧困生害怕競爭緣于試錯機會的高度稀缺
- 2009-04-13請將貧困生活還原為“人的生活”
- 2009-02-27貧困生的“溫暖套餐”何以受冷落
- 2008-12-17優(yōu)先安置貧困生是在匡正社會公平
- 2008-11-13冒充“貧困生”是怎樣的“精神貧困”?
- 2008-09-21“貧困生”為何不以一封信換捐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