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為期兩天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在臺北開幕,。由于一百一十多位兩岸與會學者中,有多位接近兩岸決策核心的重量級智囊學者,,而探討的是兩岸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涉外事務等領域的諸多敏感議題,研討會廣受媒體關注,。 中新社發(fā) 黃少華 攝
?
中新網(wǎng)11月17日電 香港《文匯報》17日刊出何亮亮的文章說,,日前在臺北結束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對未來兩岸關系發(fā)展,,特別是有關政治協(xié)商,、軍事互信及涉外事務議題,有深入討論,。這種非官方的“二軌”研討會今后應常舉辦,,使之成為兩岸官方?jīng)Q策的重要依據(jù)。大陸退役將領李際均提出,,兩岸不妨先協(xié)防南海,,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固有疆域;承認“一中”原則比建立五十萬大軍都管用,??捶ê苡幸姷兀档门_灣“朝野”各界認真思考,。
文章摘編如下:
上周在臺北結束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特別是有關兩岸政治協(xié)商,、軍事互信以及涉外事務方面的議題,,雙方有深入的討論。雖然還無法取得廣泛的共識,,但是這種形式本身極具意義,,而雙方也因此加深了對彼此立場的了解以及擔心的問題。
這次研討會由臺灣的太平洋基金會主辦,,在籌備過程中得到馬英九的全力支持與臺灣官方的協(xié)助,。與會的大陸代表包括著名學者鄭必堅、前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李際均中將以及前駐外大使,、研究臺灣問題的學者,,其中鄭必堅和李際均最為引人矚目,。臺灣方面超過一百名學者與會,其中許多人都是智庫成員,,包括綠營學者,。
兩岸代表經(jīng)過兩天討論,經(jīng)濟,、文化組達成的共識多,政治與涉外,、安全議題組別,,則仍然有歧見。文化組達成多項共識,,包括提出兩岸共同籌辦辛亥革命百周年的學術研討會與紀念活動,;經(jīng)濟組共識也不少,希望兩岸盡快簽署MOU和ECFA,,建立兩岸多層次與多元化的經(jīng)貿(mào)事務溝通與協(xié)商機制,,加強兩岸經(jīng)濟技術與產(chǎn)業(yè)合作機制等。
- 2009-07-06中國應有明確的南海戰(zhàn)略
- 2009-06-29解南海之危,,槍桿子里出主權
- 2009-06-09越南為何又拿“南海禁漁令”說事?
- 2009-04-01兩岸能否攜手保衛(wèi)南海領海主權,?
- 2009-03-21南海爭端警示中國有必要擁有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