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煩惱與美育的缺失
zs-bk.com?2009-11-14 08:48? 龔丹韻?來源:解放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有媒體報道,,一位9歲女孩3年換了6個特長班,,最后向父母寫下保證書,,自愿不學音樂、美術,、舞蹈等特長,保證長大后不怨爸媽,,這才作罷,。
且不管真假,此事一經公布,,確實一下子刺痛了大批社會輿論,。畢竟這幾年,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凡有點條件,,都會給孩子學特長,,讓他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于是有人把批判的高度提升為“做個中國人要學多少本領才夠,?”社會畢竟還是由“普通人”組成,,何苦一定要有特長?如此不幸福的童年,,是否真能換來以后的成才,?等等。
這些觀點貌似很有道理,,充滿人情味,。可是細想一下,,事實卻是:常有成年人,,確實會抱怨童年時父母沒創(chuàng)造條件,如今非常羨慕有文藝特長的人,。
關鍵的分歧點恐怕在于,,我們如何定位這些藝術。中國古代的精英教育中,,琴棋書畫可不是額外的“特長”,,而是最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教導君子如何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繼而品讀人生。中學語文常識之一,,就是讓學生背誦古代教育“六藝”是什么,,其中就包括了“樂”。換句話說,,讀中學的孩子們,,可能比家長們更加清楚,傳統(tǒng)藝術美學教育的分量有多重,??鬃诱f育人要“興于詩,游于藝”,、“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放到現(xiàn)代,我們或許可以換成一個熟悉點的詞:美育,。
康有為曾詳細設計過一套教育框架,,主張小學生“學禮習樂”;梁啟超則發(fā)文呼吁“唱歌一科,實為學校中萬不可闕者”,。之后的蔡元培,、王國維都不遺余力地推薦美育,把它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上У氖牵烙恢笔俏覀兊能浝?。盡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五字方針人盡皆知,,但是“美”還是往往被忽視。
相關新聞
- 2009-11-04“罷學保證書”,,孩子的自救信號,?
- 2009-03-17三年不育的保證書,是一種現(xiàn)實尷尬
- 2008-09-27有必要讓奶牛也寫誠信保證書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