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理普京近日說,,房價上漲過快遠超出了民眾的購買能力,,政府應在房地產建筑業(yè)發(fā)揮更大作用,,以讓普通俄羅斯人能買到便宜住宅,。“政府現(xiàn)在是住房市場的主角,,這意味著政府能在影響價格和供應等方面表現(xiàn)更積極,,能刺激經濟房和單體住宅等發(fā)展?!保?月20日新京報)
受益于油氣等能源產品的景氣周期,,俄羅斯經濟在前幾年一直呈穩(wěn)升上升狀態(tài)。與此同時,,國內民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質亦獲得較大幅度提升:據(jù)俄羅斯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07年度數(shù)據(jù),,相比2001年,莫斯科人的平均月工資上漲了3倍,,而同期物價上漲幅度則不到1倍,。另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9年1——5月俄羅斯全國平均月收入為16979.8盧布,,較去年同期增長12.5%,。可以看到,,俄羅斯民眾是普遍受惠于此輪經濟增長周期的,。當然,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及深層次經濟結構問題,,俄羅斯政府及民眾依然面臨著一些老大難課題,,比如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以莫斯科為代表的城市房價高企等問題,。任職俄羅斯總理以來,無論是在宏觀經濟領域,,還是涉及民生的諸多基礎性公共領域,,普京除了展示他一以貫之的犀利“鐵腕”領導風格,另一個明顯施政姿態(tài)變化則是,,離底層民生民意靠得更近了,。
這絕不僅是一時權宜迎合公眾的政治姿態(tài),以此次旗幟鮮明地要求政府平抑房價為例,,除了立場分明,、措詞強硬的決策方向宣示,普京還極罕見地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價格調控“底牌”:適合大眾居住的經濟型住房(莫斯科地區(qū))每平方米價格不應超過3萬盧布(約合950美元),,而房價應該至少讓40%的民眾能夠負擔得起,。一國政府首腦直接對某城市的房價標準亮牌喊話,,這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維中幾乎是不可想象和無法理解的:一國政府首腦有必要如此“事無巨細”嗎?如此不給自己,、同時也不給地方政府留情面留余地的明白宣示是否多少欠缺點“政治理性”,、“政治智慧”?它是否還有行政長官意志對市場經濟游戲規(guī)則的過度“干預”之嫌,?在謹守套路格局的政治家看來,,普京的從政施政表現(xiàn)或許并非完美無瑕,但問題是,,在俄羅斯這樣一個有著特殊政治歷史傳統(tǒng),、經濟體制和結構性問題甚為復雜微妙,而民生民意訴求又是如此強烈充沛的現(xiàn)實背景下,,普京的施政路徑,、經濟政策主攻方向之果斷抉擇,難道不是基于起碼的政治責任倫理與政治良知嗎,?在一個襟懷民意的政治家的責任版圖上,,有什么比事關民眾基礎性生活品質改善的民生訴求更具價值權重?在高企得讓民生不得不仰視的生存,、生活成本壓力面前,,施政者呼應民意的鮮明、決絕姿態(tài),,往往會達到意想不到的糾校效果,。
與普京要求政府平抑房價遙相呼應,莫斯科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由于可供開發(fā)的土地越來越少,,市政府將遏制土地商業(yè)開發(fā)的幅度,轉而鼓勵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預計莫斯科2010年將建成100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其中73萬平米專供政府支持的經濟型住房項目。對于莫斯科民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福音,。不論關于民生的城市故夢曾是多么負重和不堪,慶幸的是,,地方行政當局終于也認識到了真正的責任天職所系,,一味執(zhí)迷于土地商業(yè)開發(fā)、土地財政,、經濟“錢”景的純經營式城市之路,,無異于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注定將是一條迷途和不歸路,。土地也好,,城市也罷,金融,、經濟功能只是它的工具化衍生品,,其真正的“靈魂”依歸,卻是宜居,、樂生,、詩意棲居式的民本價值公共呈現(xiàn)。
華美,、龐大卻讓民生喘息的樓市異象,、城市“迷局”,顯然不是城市發(fā)展的意義終局,。城市建設發(fā)展的終極意義是什么,?除了似乎是雙刃劍的經濟價值體現(xiàn),人本價值,、文化價值,、生態(tài)價值等綠色價值信條是否尤應被優(yōu)先考量?鐵腕的普京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及時表達了自己應該表達的立場,;莫斯科市政府終亦識得大體,迅速承攬了自己理應承攬的責任義務,。而這,,能讓同樣受困于樓市“詭局”、城市發(fā)展迷局的我們,,有所啟示,、有所收獲嗎?
- 2009-06-09普京寫專欄,,拉近政治與平民的距離
- 2009-04-09你知道普京私有住房面積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