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剖析高校領導頻頻落馬的原因,,恐怕有兩點不容忽視:其一與他們的官員化身份有關,,其二與對高校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有關。
有人盤點教育界的腐敗案,,得出結論是——高校校長受賄最嚴重,。近期發(fā)生的兩起高校腐敗事件,似乎印證了這一說法,。一件是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陳昭方,、原黨委常務副書記龍小樂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額受賄等問題,已被檢察機關批捕,,案件已進入正式偵查階段,;另一件是湛江師范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郭澤深涉嫌在學?;?、財務等方面有經(jīng)濟問題,,日前已被當?shù)毓珯z機關宣布實施刑事拘留。
有意思的是,,兩起腐敗案件曝光后,,在其校內(nèi)引起的反響基本一致,武漢大學有人發(fā)帖說,,“整個武大傳遍此事,,真是大快人心”;湛江師院的100多名干部在聽到消息后也是鼓掌歡迎,。校領導被抓大快人心,,至少表明,一方面這些校領導所作所為已不是什么秘密,,其貪腐行徑早已為人所知,,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師生難奈其何,;另一方面,,高校領導的公信力已很讓人擔憂,本以為高校作為“凈土”,,校長作為教育管理者,,其自律性應更強些,可如今頻發(fā)的腐敗案,,令其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剖析高校領導頻頻落馬的原因,恐怕有兩點不容忽視:其一與他們的官員化身份有關,,其二與對高校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有關,。如今的校領導,多數(shù)已不再是專業(yè)教育家,,其最主要的身份是官員,。
既然是官員,某些人便難免會沾染上官僚習氣,,難以沿用教育家的視野,,來審視大學的發(fā)展。大學重視的是教育質(zhì)量,、人才培養(yǎng),、學術聲望和社會的尊重。這些大學最為重要的品質(zhì),,他們很少去追求,,而追求的是手中的權力和身后的政績。而由于他們在高校內(nèi)通常處于權力的最高端,,把權力兌現(xiàn)為學術利益乃至物質(zhì)利益,,就顯得輕而易舉。
校領導的官員化在帶來腐敗可能的同時,,也給教育本身的發(fā)展帶來種種扭曲,。因而高校教育改革首先必須讓大學去行政化,剝掉校官們的官員身份,,恢復其教育家的本色,。
如果說官員身份、權力意識是校長貪腐的內(nèi)因所在,,那么對這種權力缺乏應有的監(jiān)管則可視為外部誘因,。校領導為何能以“批條”換利益?原因在于校內(nèi)沒有類似于理事會的機構予以制約,,校外也缺乏相應的監(jiān)管措施,。比如,官員的經(jīng)濟審計已呈現(xiàn)出由離任后向任中發(fā)展的趨勢,,但同樣作為官員的高校校長經(jīng)濟審計呢,?雖然從2007年起,教育部直屬高校領導干部離職前,,必須將“經(jīng)濟責任審計報告”作為交接內(nèi)容,,而且有的地方也出臺規(guī)定,對地方高校校長實行任期經(jīng)濟審計,,但至今還很少聽到有校官因為審計而出問題的,;此外,官員問責制已越來越完善,,校長問責制卻還處于起步階段……
大學校官首先應是教育家,,而非其他。溫家寶總理在談到北京三十五中聽課時的感受時說:我們需要大批有真知灼見的教育家來辦學,,任何名利都引誘不了他,。并強調(diào)要改革辦學體制,樹立先進教育理念,。去掉校官身份和官僚習氣,,讓教育家治校,恐是良策,。
- 2009-10-13諾獎焦慮與武大丑聞
- 2009-10-10武大腐敗案
- 2009-10-10武大腐敗地震 權力病該好好反省
- 2009-10-10“武大腐敗案”折射了什么
- 2008-07-04武大能否把武漢高架橋工程“拉下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