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無疑會真實地發(fā)生和存在,,但不一定會被真實地呈現(xiàn),。人類在歷史和現(xiàn)在,恐怕都難絕對真的扭曲和掩蓋,,也不乏對真的追求和張揚,。判斷一個時代的政治和生活狀態(tài),看看無論在國家政治還是個人生活層面,,能在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對真的堅守,,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標準。
除了構圖上的一些考慮,,原版油畫《開國大典》基本是一幅寫實的作品,。高崗、劉少奇,、林伯渠這些人物,,且不論其歷史功過和政治得失,,他們在中國近代現(xiàn)歷史上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在開國典禮上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現(xiàn)在看來是確鑿的事實,。但在曾經的那個年代,,由于政治的考慮,他們會被排除出參與過的歷史現(xiàn)場,,在呈現(xiàn)歷史的一部寫實作品中,,不能存在了。這當然是一種假,。
那些歲月里整個國家的假風之甚,,油畫《開國大典》并非孤例。修版師,、改畫師這些曾經的特殊職業(yè),,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大躍進放衛(wèi)星的浮夸,已被作為沉痛的歷史教訓,。作為個人,,接受做假的任務,不是一種恥辱,,而是一種需要,,甚至是榮譽和恩寵的體現(xiàn)。正是因為假對國家,、個人的傷害至深,,晚年的巴金、韋君宜諸先生講真話的呼吁和堅持,,才顯得那么彌足珍貴,、振聾發(fā)聵。
上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一些歷史原貌被恢復,,一些歷史人物被重新評價認識,這當然是好的轉變,。但我想,,是否還應該有更高的標準來判斷進步的程度。轉變的發(fā)生,,是因為現(xiàn)時的政治需求,,還是因為求真精神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價值標準。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對歷史和現(xiàn)實能否沒有顧慮和禁忌地真實呈現(xiàn),。在國家政治和個人生活中,“真”有沒有成為一種滲入血液的原則堅守,、一種再難更易的良好氛圍,。
對此,每個人都可能作出自己的判斷,,我個人希望進步是在“真”的發(fā)生,。
![]() ![]() |
- 2009-01-18美國青少年的政治讀物
- 2009-01-20如何在課堂上談政治
- 2009-03-09官員回應敏感問題毫不遮掩凸顯透明
- 2009-01-09老百姓對“不平等”的敏感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