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偉大的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相信,,不論是用語言還是文字,,都不能準確地描述和表達祖國60年來的變化及取得 的輝煌業(yè)績。我只能用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點點滴滴的故事,,來證明祖國建設發(fā)展之快,,以及我們的生活變化之大。
我是一名農(nóng)村娃,,按照“身份繼承法則”,,長大后,像父輩一樣,,我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名農(nóng)民,。后來,我到城市謀求了一份工作,,成為一名農(nóng)民工,。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拼搏,我終于在我們的縣城買了一幢屬于自己的房子,,從而讓自己完成了從農(nóng)民到城市居民的嬗變,。
我由一個農(nóng)村娃成長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再到當農(nóng)民工,,最后又成為城市居民,,這其中的變化,應該歸功于祖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沒有國哪有家,?沒有祖國的強大,哪還有個人生活由貧到富的變化,?
1972年,,我出生在蘇北的一個小鄉(xiāng)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娃,。雖然我所在的村莊離縣城不遠,,只有10幾公里的路程,但是,,因為當時沒有汽車等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出行只能靠雙腳,所以,,這十幾公里的路程,,走起來也就顯得非常遙遠,。再加上當時的鄉(xiāng)村道路建設還處于“0”的水平,所以,,每到陰雨天,,我們那里就陷入了“村里的人出不來,村外的人進不去”的尷尬局面,。這種鄉(xiāng)村道路,,用我們村民的話來說,晴天叫“揚灰路”,,一有車輛走過,就會揚起很多灰塵,;陰天則叫“水泥路”,,一到雨天,行人都出不去,,更別說車輛了,。
后來,有了自行車和摩托車,,一下子拉近了到縣城的距離,。
1996年,我到縣城打工,,在縣愛衛(wèi)會謀得一份工作,,每天風里來雨里去,自行車成為我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因為沒有像樣的鄉(xiāng)村道路,所以,,每逢下雨,,我就只能步行,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路上乘坐公交車,,這樣,,一個月的工資,去掉路費和吃飯的開銷,,也就所剩無幾,。
1999年,我們所在的村修筑鄉(xiāng)村道路,,每家每戶出資出物還要出力,,鋪設了一條砂礓路,雖然這條路不寬也不平坦,,但是,,因為路基硬了,,即使在下雨天,村民也可以走出去了,,這方便了村民到縣城打工,、做生意。
2002年,,我到了縣工商局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但仍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生活,。每天,,我們奔波在鄉(xiāng)村和城市的道路上,感受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的不同,。后來,,我購買了一輛摩托車,減少了在路上奔波的時間,。
2006年,,我被縣供電公司聘為新聞報道員,工資也有所增加,。漸漸地,,我有了一些積蓄,于是,,就有了在縣城買一幢屬于自己房子的想法,。然而,因為自己的工資不多,,再加上自己只是一名打工仔,,工作并不穩(wěn)定,所以,,雖有在縣城買房子的想法,,但是,就是不敢付諸行動,。而自己的積蓄,,也遠遠不夠買房子。
在城市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成為了我的一個夢想,。為了增加收入,我在寫新聞稿的同時,,也寫一些散文,、詩歌等文學類作品,有一段時期,,還寫過情感類文章,,后來,,我漸漸迷上了時評寫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漸漸地,稿費收入成為我的主要收入,。
2008年,,我從縣供電公司辭職,回家做起了職業(yè)撰稿人?,F(xiàn)在,,寫文章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職業(yè),敲打電腦鍵盤,、收發(fā)郵件成為了我的主要工作,。這在我們村里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們對我說,我們掙錢靠的是出力流汗,,你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就能掙錢,看來還是有知識好??!
2009年,也就是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之際,,我在我所在的縣城最繁華的地段,,購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房子不算大,,但是,,卻讓我在我所漂泊的城市擁有了一個家。我再也不必像過去那樣,,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地來回奔波,,而是安逸地在自己買的房子里享受著城市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