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枝紅木屏風、“玉包金”琉璃瓦頂……這是座藝術館?錯,,是800萬元打造的六星級公廁。在廣州市番禺區(qū)斥資2億元打造的南粵苑景區(qū),,為了營造出皇家園林的雍容華貴金碧輝煌之感,全園用掉20多斤黃金,,而廁所“舒心閣”中就用了足足1斤黃金。(9月29日《大河報》)
“舒心閣”不僅名字文雅,,而且內外建筑裝飾豪華,,很難讓人與其公廁的真實身份聯(lián)系在一起。信息時報記者 黃亦民 攝
舒心閣內飾極盡奢華
由南粵苑,,筆者想起《紅樓夢》里的大觀園,。“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賜大觀名”,,連貴為皇妃的賈元春都默默嘆息其奢華過費,,然而與南粵苑一比,大觀園著實遜色,。至少,,它還沒有能力及勇氣用黃金鋪廁。
包裝所謂的皇家園林,,不過是個障眼法,,除去旅游炒作等方面的因素,“舒心閣”極力展示的,,恐怕只是少數發(fā)達地區(qū)的流油之富,。作為一個縣區(qū),,番禺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早已超過了西部地區(qū)某些省會城市。該區(qū)16個鄉(xiāng)鎮(zhèn)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zhèn),,去年全區(qū)GDP更是高達727億元,、實現(xiàn)財政收入43.88億元。而同期的青海省西寧市GDP僅544億元,、財政收入不過27億元,。率先富裕的番禺,在公共投入方面自然不差錢,,但以黃金裝修六星級公廁的做法,,卻叫人看了極不舒服。
當下之中國,,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差距,、階層差距,、行業(yè)差距,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這種瀑布式落差在番禺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本地戶籍人口僅90萬,,外來務工人員卻高達100多萬;本地居民已經開始享受堪比發(fā)達國家的優(yōu)厚公共服務,、公共福利,、公共產品,以血肉肩膀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農民工即使在此繁衍生息,,卻只能永久性地“暫住”在城市屋檐乃至窩棚下,,長年累月地透支廉價勞動,踽行于工資洼地,。創(chuàng)造了財富卻不能充分共享,,富麗堂皇的“黃金樓閣”“黃金公廁”,展現(xiàn)的并非財富之美,,而是自私自利之丑,。
以重金打造現(xiàn)代版皇家園林,用黃金裝砌景區(qū)公廁,,南粵苑更像商賈巨富們的樂園,,囊中羞澀的民工只能望而卻步。從某種角度上看,,“黃金公廁”是在炫富,,是不是也在炫丑呢?(新京報)
- 2009-02-16免費開放的星級公廁為何市民不領情
- 2008-07-31鄭州公廁暴露中國文化“丑陋”面
- 2008-06-16“公廁成民宅”,權力景觀思維的怪胎
- 2009-09-30假如劉姥姥進了“舒心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