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高考狀元的加分造假,,到浙江加分狀元的山寨尷尬,,有關(guān)高考狀元的爭議充斥了整個“招生考試季”,。而記者從這個爭議中看到了狀元的貶值:隨著名校自主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加上香港大學及國外名校的生源爭奪,,在高校招生方式多元沖擊下,,高考狀元貶值正不可避免地展現(xiàn)出來,名牌中學里的頂尖學生早在高考前就已“名花有主”,,如今的“狀元”早已名不副實,。(見9月17日《中國青年報》)
這是一個讓教育界人士欣喜的貶值。一直讓教育者頭疼的是,,“狀元崇拜”既加劇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又引發(fā)了學校間混亂的“掐尖”競賽,還扭曲了教育資源的分配,,嘗試了許多方法都無法給狀元降溫,,如今終于在自主招生的沖擊下自動貶值。這也是一個讓教育主管部門欣慰的貶值,,為“禁止炒作高考狀元”下了無數(shù)個禁令,,如禁止排名,、禁止報道等,一直都沒擋住民間對狀元根深蒂固的崇拜熱情,,沒想到其卻在多元招生的夾擊下自動走下神壇——高考狀元還有什么炫耀和宣揚的價值呢,?更牛者早就不屑擠這座獨木橋而另辟蹊徑了,。加上“加分腐敗”的泛濫和“山寨狀元”的出現(xiàn),,高考狀元在某些地方更成為一種笑柄,。
高考狀元不斷貶值,,是教育進步和改革深化的體現(xiàn),。高考狀元的繁盛和狀元崇拜的熱烈,,對應的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一元化教育體制——只有大家都走“一考定終身”這條路,,狀元才有令人崇拜的價值,狀元也才會受到全民的熱烈追捧,。很顯然,,當下中國教育的諸多問題都是圍繞高考這個指揮棒而產(chǎn)生,。而狀元的貶值,,表明這個指揮棒正不斷貶值,,對應的是高考這個一元化教育體制的不斷瓦解,,當孩子們能自由選擇不同的途徑進入大學時,,就沒有了一個公認的狀元,。有的通過自主招生進入清華北大,有的被挑剔的港大提前錄取走了,,還有的早早就被歐美名校招走了,,到底誰是狀元呢,?
高考狀元的貶值,,說到底是高考正在貶值,高考的權(quán)威正在自主招生沖擊下走向瓦解,,這是一個更令人期待的貶值,。狀元的競爭是高考在金字塔尖競爭的體現(xiàn),,狀元的競逐很大程度上引領(lǐng)著高考在應試上非理性的拼殺,,狀元的貶值象征著整個高考體制的變革和高考在人們心中的降溫。我們也許在表象上只看到高考狀元的貶值,,其實背后是更多普通學子通過自主招生的渠道而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中國教育問題的癥結(jié)在高考,,高考的貶值,,意味著應試教育的黃昏和中國教育的新生。
高考在自主招生沖擊下不斷貶值,,這樣漸進貶值,、漸進降溫,、漸進終結(jié)的路徑也讓國人能夠接受,。突然取消高考是中國人絕對不能接受的改革,雖然對高考似乎人人喊打,,可一旦有人建議取消高考,,立即會招致一片反對聲,因為人們在心理上還未能接受取消高考:高考雖然有問題,,但起碼有著最底線的公平,,而自主招生隱藏著許多腐敗和操作空間則讓公眾很不放心,公眾害怕廢除高考后這個公平流動的向上通道就會被權(quán)貴所壟斷,。出于對腐敗的憂慮,,公眾對高考有一種巨大的心理依賴。
面對這樣的焦慮,,高考像如今這樣漸進和自然地貶值,,讓公眾逐漸在心理上戒除對高考的依賴,讓其在實踐中看到自主招生并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只會滋生腐敗,,當人們心理上已經(jīng)習慣了沒有高考,,習慣了自主招生,中國教育的癥結(jié)也就得到了解決,。(曹林)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9-01狀元之“爭”
- 2009-09-01狀元“爭霸”庸俗不堪
- 2009-08-04不妨以寬容眼光看待“狀元禮”
- 2009-09-01考分已不是中“狀元”的唯一決定因素
- 2009-09-01中學爭狀元,,加分有如豬肉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