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女黃英的走紅,竟成為其家鄉(xiāng)甘肅渠縣“崛起”的契機,。從這個縣城尋找“城市營銷”的噱頭來看,,一種萌育在全國各地的“出名”渴望昭然若揭。江蘇淮安也置輿論質疑于不顧,,一意孤行地要搞出個“南北分界線標志”來。
近日,,這個標志園項目獲得了國家測繪局的批準,。有媒體報道,工程造價400多萬元,。別的不說,,單單這個“南北分界”的概念從政治文化地理等角度考量就很值得商榷。況且,,淮安此例一出,,同樣處于所謂的“南北分界線”的其他城市和地區(qū),是否會掀起一波“南北分界線標志”建設高潮來,?有河南學者可就聲稱,,河南信陽才更適合建設南北分界標志呢。
淮安之所以建“南北分界線標志”,,應該不是單純地為了建“市民廣場”和“便民橋”,,無非就是制造一個發(fā)展旅游的炒作噱頭而已。而尋找“城市噱頭”,,不光是淮安一地的事情,,甘肅某縣就曾私自建立一個“國心塔”,即“中國陸地地理中心標志”,,后被勒令拆除,。陜西鎮(zhèn)坪縣也是因為想“在旅游業(yè)上下工夫”,,通過造假引發(fā)了“華南虎事件”,風頭倒是出盡了,,只可惜是丑聞纏身,。
聲名遠播,、發(fā)展經濟,,個個都想,,可并不是個個都有條件,,這時,,各種“噱頭”就應運而生,尤其表現(xiàn)在對歷史人物和人文資源的白熱化爭奪上,,無非就是想借名人效應來提高地方的知名度,,進而促成招商引資、旅游消費等經濟目標,。陜西黃陵和河南新鄭爭黃帝,、河南鹿邑和安徽渦陽爭老子,、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爭諸葛亮,、遼寧遼陽和山東臨沂爭曹雪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沒山沒水的就攀名人,總之就是窮盡一切“資源”和“平臺”,,噱頭搭臺,經濟唱戲,,將“噱頭效應”和功利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浮躁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和扭曲的招商引資理念演繹得入木三分?;窗病澳媳狈纸缇€標志”之后,下一個“噱頭”會是什么呢,?(薛世君)
(責編:劉寶琴)
- 2009-08-03曾軼可走了,“快女”還火嗎
- 2009-09-08“快女”是政府推銷城市的新名片么
- 2009-08-07新版《辭?!肪苁铡翱炫笔亲砸暻甯?/a>
- 2009-09-11央視秋晚不必拒絕快女
- 2009-08-18“黨政機關定點”咋成了商家的宣傳噱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