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乘客乘車被小偷盯上,,售票員為提醒乘客防備小偷,,故意“刁難”乘客,而該乘客誤解意思“被迫”重復刷卡,,引起其他乘客注意,,有乘客甚至建議投訴售票員。(9月13日《北京晨報》)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如今,,我們似乎比小偷還像“小偷”,,面對猖獗的竊賊,敢于挺身而出的人越來越少,,“不敢得罪小偷”的人反倒是越來越多,。一如這公交車上的售票員,提醒乘客有賊也只采取“偷偷摸摸”的方式,。很多時候,,不禁感到郁悶和迷惑:到底是怕什么呢?難道小偷手里拿把嚇唬人的小刀子就活生生地把我們的公共責任感給圍剿了,?
看看吧,,小偷出沒的地方都是公共場合,不是公交車就是大庭廣眾之下,,就算是小偷團伙作案,,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將小偷淹死??善珟缀跛腥硕荚诒3殖聊?,偶爾站出來一個見義勇為者還因為圍觀者的冷漠而遭到了小偷的傷害,。
或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劣根性,或許是人性冷漠,,或許是道德水平下滑……對此,,我們瞬間都能找出很多理由來。其實,,我倒是覺得,,這與人性與道德沒有太大的關系。懲惡揚善,,是人性的一種本能,,想必沒有一個人能夠?qū)π皭旱臋M行保持心靈上的平靜。
在我看來,,面對邪惡,,群體性出現(xiàn)的“退縮不前”和“明哲保身”,無形中折射出社會信任感的缺失,。人與人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會讓人在某些特定的時刻變得自私和世故:小偷行竊,我挺身而出,,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及時援助,,孤身與小偷搏斗自身有危險怎么辦?因而,,懷著這種擔憂,,很多人選擇了“觀望”;而當這種擔憂蔓延于群體之中,,眾人圍觀竊賊瘋狂的一幕就出現(xiàn)了,。
似乎,這并不是哪個人的錯,。但不論如何,大眾比小偷還像“小偷”,,這種漸成常態(tài)的現(xiàn)實,,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哀。由此,,我們不難明白,,單一的道德感召是無補于事的,當務之急的還是要盡快“修補”社會信任紐帶的“裂痕”,。(陳一舟)
(責編:李艷)
- 2009-08-19人民保鏢上公交,,早干嗎去了?
- 2009-08-24“公交車讓座率”為何這樣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