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7.21億農村居民來說,,2009年9月4日絕對是個好日子,。國務院于9月1日下發(fā)的《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當天在媒體上與公眾見面了,。與此前通過媒體傳出的消息相比,,“意見”中為我們描繪的“新農?!钡闹贫劝才攀恰案咔灏妗钡摹7桨冈O計與以前的說法相比,,也有大大的改善,。
其中最關鍵的有兩個亮點,其一在“個人繳費”,,農民個人繳費分成每年100至500元5個檔次,。假設一個農民從20歲到60歲,繳費40年(為了好計算,按現(xiàn)行制度規(guī)定,,最多的繳費時間應該是44年),如果選擇的標準是500元,,而且40年中標準不變,,那么他總共要繳費20000元。按計發(fā)系數 139計算,,每月可領取養(yǎng)老金150元,。如果選擇100元的最低檔次,那么他領取的養(yǎng)老金也就相當于以上的1/5,,即每月30元,。
可能有人要問,這139的計發(fā)系數是什么意思,?看起來,,這個數字應該是按平均預期壽命71.5歲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預計中國人在60歲以后,,平均還能活11.5歲。以月來計算,,就是139個月,。拿500元檔次的個人賬戶中存的錢均攤到60歲以后的每個月,大概是150元左右,。
可能有人要問,,從20歲到60歲,繳費40年,,這期間的物價上漲會是多少,,40年后150元還管什么用?40年間的物價上漲可能很難預測,,但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么想:如果由農民個人賬戶中的資金構成的新農?;疬\營得當,賺到的利息可以每年抵消物價上漲的話,,那么40年后150元還會相當于今天的150元,;如果賺到的利息大于物價上漲的話,那么領取的養(yǎng)老金實際價值還可以高于今天的150元,。當然,,如果運營失誤,虧了本,,那么到領取時即使名義養(yǎng)老金大于150元,,參保人還是會吃虧。所以,個人賬戶這一塊,,關鍵看新農?;鹪趺催\營,這可能是所有新農保的參保人都要時時關注的事情,。
另外,,地方政府每年還要為農民最少繳納每人30元,還有未作詳細規(guī)定的“集體補助”,,都會放到農民的個人賬戶中,。這部分資金也能抵消相當一部分的物價上漲,所以,,可以預計,,農民的個人繳費應該說怎么也不會吃虧。
其二在“政府補貼”,,現(xiàn)在的實施方案中,,還有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保底,每年就是660元,,中西部地區(qū)中央財政全部負擔,,東部地區(qū)中央財政負擔一半,如果假設現(xiàn)在的1億農村老人都“符合領取條件”,,滿打滿算是660億元,,占2008年6.1萬億元財政收入的1%左右。這筆資金,,中央財政是可以拿出來也應該拿出來的——不差錢,。
這個方案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現(xiàn)在已經到了60歲的老人,,只要他應該參保的子女參加了新農保,,他自己不用繳費,即刻就可以拿到每月至少55元的養(yǎng)老金,。這項非常人性化的政策措施應該說是很有誘惑力的,。
這個方案的政策設計相當周全,譬如考慮到“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yǎng)老保險費”,。
至于這項制度設計還可能有什么不足之處,現(xiàn)在可以想到的,,首先就是新農?;鸬谋V翟鲋怠,!耙庖姟敝幸?guī)定,,“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而至少近年來“一年期存款利率”常常是低于物價上漲指數的。譬如2007年,,CPI的上漲幅度是 5.4%,,而一年期儲蓄利息卻不過3%~4%。
其次就是現(xiàn)在新農?;稹皶簩嵭锌h級管理”,。目前的試點是按縣級單位進行的,這樣的安排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怎樣保證基金不被挪用甚至貪污,,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同時,隨著新農保的覆蓋面不斷擴大,,應該考慮盡快實現(xiàn)省級統(tǒng)籌,。
再次,地方財政每人每年30元的補貼能否兌現(xiàn),?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是否會有困難,?如果一個縣有20萬農民需要補助,那么就是600萬元,。這筆資金看起來不多,,但是在已經負擔了城鄉(xiāng)低保、新農合,、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等資金分攤的份額以后,,尤其是僅有“吃飯財政”的縣還有沒有余力,這是需要合理安排的,。
最后,,新農保還需要考慮同農村低保制度和農村五保制度的配套(編注:“意見”稱,新農保與其他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的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研究制訂),。目前60歲以上吃低?;蛭灞5睦先耍绻I取低保金或五保金達不到每月55元的養(yǎng)老金標準,,又該如何處理,?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lián)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