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要去外地上學了,,祖輩父輩一行7人,,攜10只行李箱,浩浩蕩蕩送孩子到念書的城市,。這個夸張的場景被記者發(fā)現(xiàn)并寫成新聞后,,迅疾在網(wǎng)絡(luò)上掀起不小的波浪,。
“史上‘最牛’新生”,,網(wǎng)絡(luò)如此報道這位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即將獨立與成人社會相處的女孩。跟在新聞后面的,,是網(wǎng)友們焦慮的聲音——
“一代不如一代?。 ?/font>
“這么大了,,要自立?。 ?/font>
“這樣的溫室幼苗怎么能擔當起祖國的重任??!”
“現(xiàn)在對孩子的溺愛簡直登峰造極,中國還有前途嗎,?”
其實,,仔細閱讀這則新聞,弄明白了這夸張畫面的背景,,我們就能理解7人送行團所張揚的一個普通家庭的快樂和幸福,。這個被簇擁著的女孩是這個家族中的第一個大學生;親戚在武漢,,一家人送孩子上學也是順便旅游,;包括她自己在內(nèi),一家人對大學生活只有豐富的想像,,沒有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于是,,愛和快樂就以這樣非常實在的方式滿溢了出來。
也許,,在父母溫暖羽翼下成長起來的女孩子,,未來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困惑或打擊。比起那些從小就很有主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她或許需要有更長的適應(yīng)期,才能應(yīng)對成人社會洶涌而來的考題,。但是,,這恐怕都不能成為我們焦慮的理由,更不能因此就得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結(jié)論來——恢復(fù)高考以來,,自己一個人拖著行李到大學報到的人不計其數(shù),,他們就一定是這個社會的棟梁嗎?
隨著高校新生入學時間臨近,,各地涌現(xiàn)出一批關(guān)于“史上‘最?!律眻蟮馈S小?個送1個”的壯觀場面,;有開寶馬泡美妹炫富,,有在網(wǎng)上討教“受寵”經(jīng)。輿論立時議論紛紛,,多半是將這些極端現(xiàn)象提高到國家未來的高度,,焦慮起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國家競爭力。
如果,,他們成為這個社會年青一代的榜樣,,我們或許有理由焦慮,但他們不是,。我們不能因為少數(shù)人的極端表現(xiàn),,就給“90后”們貼上“墮落”“低能”“溫室花朵”這樣的“社會標簽”?!?0后”們也許更現(xiàn)實,、更物質(zhì)、更自我,,但他們也更能從父輩身上感受到這不斷變化的社會的現(xiàn)實壓力——他們的父輩,那些經(jīng)過改革開放30年洗禮的一代,,大多承受過并仍然承受著社會變革時代的壓力和苦痛,,他們同樣會將這樣的壓力傳導給成長起來的“90后”們。
一代人能不能承擔起時代所賦予他們的重任,,要看時代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人生舞臺,。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一個開放,、多元的時代,,社會制度、社會文化,、主流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力舉足輕重,。只要我們的社會行進在法治的軌道上,我們的制度符合最廣大民眾的利益,;只要我們的社會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令那些勤奮、重責任,、有道德感的年輕人脫穎而出,;只要“個人奮斗”的價值觀敵過“子承父蔭”;這些極少數(shù)的“最?!毙律鷤兊姆N種“牛氣”也不過就是茶余飯后的花邊新聞,,大可一笑而過。
這個時代,,真正令人焦慮的是:重慶高考狀元的民族身份造假,,吉林松原高考作弊產(chǎn)業(yè)鏈,湖南邵東縣公安局政委女兒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越來越瘋狂的高考移民潮……它們,,扭曲著我們這個社會正在成長的年青一代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郝洪)
(責編:劉寶琴)
- 2009-07-02鄧新生落馬為什么被關(guān)注沒有背景,?
- 2009-08-28請給“最牛新生”插上奮飛的翅膀
- 2009-08-11“史上最牛新生”,請低調(diào)
- 2009-08-04學校豈能“趁喜打劫”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