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舉行的一次消除碘缺乏病國際會議上,各國代表共同簽名,,呼吁普及碘鹽,,以消除碘缺乏病。(圖片來源:新華社)
凡事過猶不及,,即便是大米飯,,吃多了也撐得慌,更何況是微量元素碘,。有報道稱,,2009年5月,一項由衛(wèi)生部牽頭,對沿海地區(qū)居民碘營養(yǎng)狀況進行的調(diào)查,,在浙江,、遼寧、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調(diào)展開,。結(jié)果顯示,原本預防大脖子病的碘鹽,,反而導致市民碘過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風險。(8月12日《重慶晚報》)
這則新聞很具有眼球效應,,講的道理也通俗易懂,。補碘恰如吃藥,過量不僅不治病,,反而損害健康,。三聚氰胺事件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可謂風聲鶴唳,。這也不奇怪,,發(fā)達國家在此問題上從來也是“小題大做”的多,這恰恰說明群眾的健康意識提高了,。但就全民加碘這件事來說,,恐怕不應片面放大健康風險,更不能與三聚氰胺等事件相提并論,。
我給補碘設(shè)定了一個理想狀態(tài):精確測量每個公民的體質(zhì),,了解其每日食鹽攝入量,然后決定給每袋食鹽加多少碘——這是最科學的,,但恐怕也是最不切實際的,。打個簡單的比方,我現(xiàn)在很少吃雞蛋黃,,因為膽固醇偏高,,這是體檢的結(jié)果,但我的父輩或祖輩是不知道膽固醇這個概念的,,因為沒有體檢的條件,,每日能下地務農(nóng)就算很健康了。全民補碘補了15年,,15年前是一個什么情況,?即便在今日,13億人口中又有多少人有條件去測量身體內(nèi)的碘元素是否超標,?因人制宜是個美好的提法,,假設(shè)我們充分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quán),,在市場上提供不含碘、高含碘,、低含碘等上百個鹽品,,這對全民健康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媒體在炒作碘過量的健康風險時,,恐怕也不能不提三個基本事實:一者,,我國曾是碘缺乏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病區(qū)涉及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有7億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實行普遍食鹽碘化政策以來,碘缺乏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二者,,全民補碘后,2003年,,研究人員在京、津,、滬,、大連、廣東等11個省的城市,,對學齡兒童,、育齡婦女、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碘營養(yǎng)又一次進行了調(diào)查,這5個人群的碘營養(yǎng)都基本適宜,;三者,,缺碘和富碘的確都會導致甲狀腺疾病,但是,,將甲狀腺疾病高發(fā)的原因完全歸咎于食鹽加碘,,也不客觀。精神壓力,、感染,、過勞、創(chuàng)傷,,以及自然,、社會環(huán)境改變,、污染等都會影響甲狀腺疾病高發(fā),當下,,一些與碘無關(guān)的腫瘤病發(fā)率也呈上升趨勢,,從側(cè)面證明了這個道理。
說這些,,并不是要否定科學補碘,、分類補碘的道理,也不是說一刀切的全民補碘就永遠正確,。只是,,我們在衡量或評價一項公共政策的時候,起碼不能刻舟求劍——這就像讀書時我們分析文學作品常用的歷史分析法一樣,。全民加碘政策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說,即便在當下,,也是利大于弊,。當然,公眾的健康意識增強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生存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變化,區(qū)別化地補碘也到了可以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但是,,全民補碘之善與政策的科學性,恐怕也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 (宋桂芳)
(責編:李艷)
![]() ![]() |
- 2009-08-04輻照食品和碘鹽安全應確保公眾知情
|